1.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美国经济危机是哪一年?

3.请问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车市

汽油价格经济危机_汽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

战后第一次危机

1948年8月开始至1949年10月结束。这次危机是美国经过了战后短暂的繁荣后的突然爆发。危机期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10.1%,失业率达到7.9%,道· 琼斯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下降了13.3%。这次危机是由战争时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暂时缩小的矛盾造成的,危机导致了著名的马歇尔的出台。

七十年代“石油危机”

1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运用石油武器来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削减石油产量。结果是石油价格暴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到了18年,伊朗发生政治局势的变换,造成了石油生产的不稳定,生产一度从每天600多万桶降到了70万桶。这样,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出现了。

石油危机的出现,大大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尤其是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就马上使日本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导致了外汇的大量外流。

八十年代债务危机

70年代,拉美国家的债务迅速膨胀,到了1981年,危机从墨西哥开始。其到期的公共债务本息达到268.3亿美元,墨西哥无力支付本息,要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支付,但是遭到拒绝。不得不在1982年夏宣布无限期关闭兑汇市场,暂停偿付外债等措施,从此爆发了债务危机。其后,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家也相继告急。庞大的债务是世界经济的包袱,随时可以威胁到国际金融的稳定性,如果拉美国家发生倒帐,作为债主的西方几百家大银行将不堪设想。

经过努力,债务危机已经不像原先那样严重,但是还是像一个定时一样, 随时会危及全球经济。

一九八七年金融地震

1987年10月19日,美国的道·琼斯工业股票下跌了508点,跌幅为22.6%。全国损失5000亿美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10月20日,伦敦股票市场下跌249点,损失达11%,约为500亿英镑。香港股票停止交易。巴黎股票市场下跌9.7%,东京股票市场下跌14.9%。

造成美国股票市场发生剧烈振荡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投机,导致了股票市场的不稳定,美国连年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是引发这次股票暴跌的罪魁祸首。在1987年暴跌以前,美国连续5次提高利率,投资股票的利润相对较低,导致了相当一部分资金持有人的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

这次股市暴跌,对世界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首先,使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大受损伤。其次,股市暴跌引起了债券市场和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同时使汇率下跌,对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造成了破坏。

一夕之间亚洲告急

19年7月,泰国中央银行在无奈之下,宣布放弃实施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改由市场浮动决定汇率。泰铢对美元的汇率随即大幅下跌,而由泰铢贬值为序幕的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东南亚各国,并触发了韩国的金融危机。日本、香港等金融市场和全球股市激烈动荡,中国经济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从表面上看,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国际金融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实际上,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则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性失调;金融调控不力;经常项目赤字过高;过分依赖外国游动资本等众多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持续两年多,是战后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金融危机。它使一些国家经济一度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放慢,1998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只达19年的将近一半。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区域性通货紧缩,以及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难以解除。时至今日,虽然一些国家的经济开始步出低谷。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之路仍将是曲折的。

资本主义工业从1825年英国爆发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后,开始了其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而美国产业革命的起点始于19世纪20年代,较英国晚了半个多世纪。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障碍,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于19世纪70年代赶上了英国。因此,若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经济周期发展的进程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考察,不仅能揭示出美国经济周期本身的特点,也能展现出美国经济周期运动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发展的总进程中所占的地位。

美国自1783年取得了对英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通过对上述历次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进行研究,我们发现,1857年和1929-33年美国也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世界上历次经济危机中最重要的,它们对分析和预测未来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帮助很大

1、1857年经济危机

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也是第一次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开始的危机。由于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1848年至1858年,美国建成的铁路约达33,000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所建铁路的总和。而英国在40年代的建设热潮中,所铺设的铁路却只有8,000公里。美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按道理应会带动其冶金业的展,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而且,这一时期,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发展。

随着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

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1857年经济危机波及面很广,之后,爆发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其后,奴隶制的消灭、宅地法的实施、重工业的发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连当时头号投资大国英国也欠美国41亿美元的债款。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美国也从战前的工业大国之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

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其中尤以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引人瞩目。美国的经济高涨虽然在1924年和1927年被局部的中间性危机中断过,但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了3.8%,工人的实际工资也有所增长。这一时期,共和党执行的经济政策对垄断资本家十分有利,工商企业的税负很轻,对垄断组织的发展不加限制,反托拉斯法实际上已不执行。这些政策,刺激了技术发明和新兴工业的发展。20年代是美国汽车工业展的时期,191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已达150多万辆,到1929年猛增到将近540万辆,平均每六人就有一辆汽车,汽车制造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它的发展也推动了钢铁、橡胶、石油和玻璃等行业的发展,当时的钢和生铁的产量分别达到5700万吨和4300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他如电气业、建筑业、化学工业和公用事业等部门也发展得十分迅速。家用电气产品总值在1921年还只有1060万美元,到1929年已增至4.16亿美元。在战争期间,民用建筑几乎停止,住房十分紧张,房租高昂;战后大兴土木,每年建筑费用均超过70亿美元,1926年的建筑费用甚至高达110亿美元。从1919至1929年,汽油产量也从8600万桶激增至4.39亿桶。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其国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亿美元增为1929年的878亿美元。1929年,美国拥有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占当时世界黄金储备总额90亿美元的一半以上。

生产的高涨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胀。从1923-1929年,美国有价证券的发行额达490亿美元,仅在1928和1929年间,就发行有价证券180亿美元。证券疯狂的、规模空前的投资使证券价格不断上涨。纽约证券的证券平均价格1923年初不过98美元,1929年初涨到306美元,1929年9月达到了最高峰,涨到365美元。

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1900-1934年的市场表现

当时购买证券只需要支付10%的保证金,参与证券投机的人都靠借款来购买大量的证券,2/3的证券交易是靠银行进行的。证券市场投机犹如一股潮流,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和报纸上的议论资料。证券的投机狂热助长了繁荣的幻景。

在投机活动上,堪与证券市场等量齐观的还有狂热的房地产投机活动。在这种活动的刺激下,房屋的建造量不断增加,这对于钢铁、木材、矿等基本建设有关的工业部门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这狂热的年代里,舆论大肆宣扬“永久繁荣”和“美国例外论”,似乎美国已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之外,再也不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了。就连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职演说中,也高唱要消灭贫困。

工业的“合理化”运动和汽车、奢侈品等新工业的扩张,还使得整个“繁荣”时期中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趋势加强,中小企业和独立的小生产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并的命运。在1927年,美国全国公司中的千分之二的公司占有全国公司总收益的近70%,其余99.8%的公司只分得剩下的一部分利润。

由此可见,美国以至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犹如被吹得过大的气球,随时有一触即爆的危险。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终于爆发了。

危机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爆发。美国工业生产在1929年6月达到最高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开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渐衰落下去。10月20日纽约证券破产,特别是23日、28日和29日连续发生大破产,有价证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惊恐不定的几天内,第一流有价证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证券持有人迅即破产,茅盾在其《子夜》中所描述的资本家跳楼自杀的事情在美国频频发生。

证券破产的浪涛波及到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也相继破产。1929年秋季证券的破产是其生产过剩危机加深的信号。此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持续下降,商业继续萎缩,失业不断增加。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才开始从危机转为萧条。

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之前历次危机所从未有过的,国际贸易额的实际贸易量也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的下降。不仅生产下降的幅度惊人,而且,其延续时间也异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机中,生产下降的延续时间不过几个月,而这次却是几十个月。以美国为例,由危机时的最低点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所需的时间,煤、生铁、钢等都长达四十多个月。因此,1929-1933年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危机的极度深刻性和其空前持久性结合在一起,使这一次危机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幅倒退,使整整几十年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付之东流。“一战”前的各次危机通常使生产水平倒退一二年,倒退四年或四年以上的情况极少。而1929-1933年的危机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年。

这次危机不仅限于生产和商业范围,而且也扩展到银行信用系统,以及外汇和债务等领域。生产过剩危机中商品价格下跌,使工业资本家、手工业者、农民等债务人难以支持,从而使许多公司和企业主遭到破产。美国、德国和法国有几万个股份公司因此倒闭。不仅资本家破产,而且实际上某些资产阶级国家也破产了。

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震动了世界各国。英联邦以及许多同英镑联系的欧洲国家的金本位制都跟着垮台了。1933年3月间,资本主义世界信用、货币制度崩溃的浪潮袭击了美国。美国银行倒闭之风更加剧烈。到1933年,美国银行共倒闭11730家,企业倒闭252000家。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其就职之日,不得不宣布银行“休”,随即关闭纽约金融中心,并放弃了金本位制。

1929-1933年空前深刻和空前剧烈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单靠本身内在的力量已经不容易从危机中爬出来了。于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凯恩斯主义企图利用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人为措施来克服危机,消除失业和防止革命。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我国国内的柴油和汽油价格其实和国际油价有着较大的联系,因为我国自主开的石油数量其实是比较少的,我国的石油依旧高度依赖从一环等国家进口,所以我国国内的燃油价格才会受到国际燃油价格的影响;而近期由于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全球经济也出现了严重的下滑情况,所以国际油价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并且罕见的现了四次连续上涨的情况,这也严重影响到了国内的燃油价格,而国内燃油价格的第八次跌价也会因此停止。

全球主要产油国家和西方国家产生了矛盾

由于西方国家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矛盾中损失惨重,并且还出现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经济危机,所以西方国家联合美国向产油国家提出了限制石油价格的提议,并且还要要求主要产油国家增大石油产量,想要通过这些手段来缓解西方国家的经济压力;但是这样的行为会导致长留国家的经济严重下滑,所以国际石油组织欧派特开始限制所有产物国家的开数量,并且产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矛盾也开始加重,最终导致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度的上涨情况。

未来国际能源价格还会出现一定的上涨

由于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矛盾还在持续进行,并且近期俄罗斯向欧盟各国运送天然气的管道也遭到了破坏,这也会导致欧盟各国在今年冬季会出现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矛盾在今年冬季之前是不可能解决的,所以欧盟各国会加大购买石油和天然气等各种能源,而产油国家有出现了产量缩减的政策,所以未来国际石油价格还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我国的燃油市场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美国经济危机是哪一年?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

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二、经济危机是一个挑战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国际金融风暴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

三、经济危机是个机遇

海外投资国际股资的缩水,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进出口贸易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金融证券保险业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房地产业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旅游业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

劳动就业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

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经济地位。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

四、我国应该取的政策

1、汇率政策和外汇管制。中国人民币升值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长期的预期,我个人觉得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打掉这种预期。可以取的手段第一肯定是加快升值,人民币在2008年应该以加快升值速度;第二改革出口政策,引导出口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靠拢,增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扩大进口,加快进口我们需要、技术等重要物资;第四,我们既然已经被认为是汇率控制国,索性控制一把给他们看,人民币可以有时升有时跌,让热钱找不到北;第四外资进来之后需要汇出利润等必须到指定银行换汇,换汇审批和换汇价格要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扼住外资出逃喉咙。 人民币一旦升值到位,我相信美欧日又会联合起来以市场经济地位等等问题相威胁,逼迫中国放弃资本账户管制。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远远没有到可以承受放开资本账户的实力。在没有准备好之前匆匆放开资本账户,带来的肯定是经济崩溃和金融危机。

上面提到的第四第五条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依靠这个与游资搏斗,关键是中国经济自身的内功要练好,至少要练到和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那样的实力。第一个关键是有自己核心竞争力、核心创新能力、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国际型大企业;第二个关键是加快金融改革,提高银行、保险公司、券商等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和公平有效性,实现以投资者利益和存款人利益为先的金融监管;第三个关键是理顺和市场的关系,一定要退出对经济的微观干预领域,加强宏观管理,加快建立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等),增强老百姓对未来的信心,提高当期消费,是国内经济真正成为一个以自我消费带动为主的经济体;第四个关键是政治方面的改革步伐,做好廉政建设、民主建设等;第五个关键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培养一代代拥有自由、创新、实干等良好品质的年轻人,保证未来发展后继有人。我想如果做好这几项关键工作,我们的国家会是一个政治安定、经济活力充沛、市场高效、企业竞争力强、法律制度比较完备,在这种状态下放开资本账户对我们经济体和社会的冲击会非常小。

2、利率政策与通货膨胀。我想央行的首要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所以利率政策的导向要完全反映通货膨胀的趋势。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如果再不抓紧时间提高利率,通货膨胀很快就会失控。因为从加息到通货膨胀实际受到控制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时滞,如果央行不把握好这个节奏,很容易出现通胀失控的问题。

我们知道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配置的最主要手段。而通货膨胀恰恰会打乱市场价格反映给经济体的正常信号,一旦这个信号失真,很多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会出现明显的非理性,导致经济体的混乱,甚至经济危机,所以控制通货膨胀是目前首要任务。但是目前取行政手段直接打压价格,例如不准方便面涨价,不准汽油涨价,不准电力涨价等,这些政策的效果是短暂的。而且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些暂时的效果而放弃实行根本的措施,这样为未来埋下了祸根。

因为目前国内是实际利率为负,这样就打乱了资金的正常价格,所以会出现股市和楼市的非正常上涨。一旦上涨的预期被实际上涨所证实,会引发下一轮上涨,最终到资产泡沫。资产泡沫一旦形成,刺破这个泡沫对经济体的冲击会是致命的,搞不好就会出现日本那样十几年通货紧缩的局面。如果我们不主动刺破这个泡沫,泡沫最终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自己破灭,这样对经济的打击更大。 个人认为央行应该与通胀预期赶时间,加快升息步伐,首先要保证实际利率为正。我想在我们在保证全国一片安定保证十七大顺利召开,之后央行的出手会更快更狠吧。

3、股市与房地产。我觉得中央真的要抓紧时间处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了,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相比,我更担心房地产市场,因为涉及面太广了,一旦泡沫破灭对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有可能会直接危及。股市泡沫了,最后被套牢的许多人肯定是有钱人,他们的钱没有了应该还能生活下去。可是,房地产市场套牢的很多不是个人,而是一个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庭加上一对年轻人的一辈子,还要加上我们的国有银行。老百姓既然交了税,国家就有义务为老百姓提供住所,满足老百姓购房置家的梦想。当年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前也是股市楼市一飞冲天,特别是楼市,据说,按照市场价值计算,当年东京皇宫周围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房地产价值就相当于美国加州房地产价值的总和。

所以现在应该考虑取以下措施对房地产市场降温,必须打击投机,在适当的时候开征物业税和房地产转让资本增值税。我想我们国家是人多地少,土地紧张,首先要保证老百姓有房子可住,所以对富人的高档住宅必须进行限制。我想具体步骤应该是这样的。首先,首先按照房子的面积和密度把商业房地产分成普通住宅和高档住宅,鼓励老百姓购买普通住宅,适当抑制高档住宅。一个老百姓家庭购买第一套普通住宅免征物业税,购买第二套住宅征收相对较低的物业税,例如每年按照房地产市值的1%征收,从第三套住宅开始征收高额的物业税,譬如每年按照市值5%征收,这样就可以从税收上保证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对于富人购买高档房地产,就应该按照每年房地产市值3%以上的税率征收物业税,对于第二套高档住宅就要按照更高的税率征收物业税,既然富人有钱就让他多掏一点,这样的税收方式对老百姓也更公平的。关于房地产转让资本利得税,应该考虑这样征收:普通房地产在购买之日起一年内转让的,应该按照转让资本利得8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同时缴纳营业税;在购买之日起二年内转让的,税率可以降低到60%;依次按照持有年限的增长降低税率,但最低不能低于30%,以打击投机。至于高档住宅的税率应该可以适当降低,但是第一年内转让的税率不能低于50%,最低的转让税率不能低于20%。对于外资炒作性地购买房地产,就应该征税,千万不能手软,否则受害的肯定是我们自己。这样一种税率安排大大打击了投机性房地产炒作,体现了税收对收入的调节,抑制了房价过快上升,有利于保证普通老百姓购买自住房产。可以用收到的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保证穷人有房可住。同时应该设立例如美国那样的房地产金融机构支持老百姓取得较低成本的信贷融资,让老百姓提前实现有房的梦想。

有朋友可能会担心这样一种税制安排会大大打击房地产市场,其实我想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看看我们老百姓对自住房地产的需求就知道房地产市场垮不了,而且在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下,非常有利于保证普通百姓的正常住房需求,保证了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发展和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减少了由于过度投机而出现泡沫影响经济长期稳定的概率。

当然从目前房地产的泡沫来看,一下子实行这么严厉的政策会对房地产打击太大,可以考虑步步推进,让市场有一个明确的预期,是希望保证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但是会不断打击投机,这样对市场的冲击会比较小,有利于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落。其实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新加坡,新加坡国家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所以根本不允许房地产炒作,对房地产转让征收100%的资本利得税,所以新加坡的房价非常平稳,普通一套100平米的商品房,价格大概只有20万到30万新币左右,换成人民币也就是100万到150万,这个价格对于高收入的新加坡人来说是非常便宜的。

4、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改革,和由此引出的启动内需。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应该解决,只不过我们一直在拖着,所谓等一个好的时机。可是什么时候是好时机呢?我们不能拖到不能再拖的地步,否则就太晚了。这些改革的成本以前我们赖掉了,但是终归是要还的,迟还不如早还,被逼着还不如主动还。我想这方面应该是十七大报告浓墨重彩的部分吧。另外,十七大报告肯定会对提振内需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吧。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不能靠贸易维持,这样在政治上也很危险。而且我们不能永远给别人打工,生产东西让别人享受吧。我们生产这么多东西是应该让我们的老百姓享受的。提振内需的关键在社会保障上,包括住房保障。

5、产业政策。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应该有我们的产业政策。但是产业政策不是保护政策,更不是直接管制经济的借口。产业政策更多的是一种正向引导,是一种激励。我们如果能够把产业政策做成一种创新推动力,我们的产业政策就成功了。但是说实话,目前的产业政策是很糟糕的,搞审批、搞评比、送、送政策等等保护性的政策只是让受保护的企业与未受保护的企业不公平竞争。产业政策的第一条是产业开放,取消不必要的市场准入,市场在对外开放前,至少提前五年对内开放,对民营资本开放;第二条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第三条是激励政策,对创新有实质贡献的企业进行公励。

6、新能源、新材料。能源和问题将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中国经济要发展,能源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很多重要缺乏,对外依存度过高,容易受制于人,所以我们对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的迫切程度可能不亚于日本。我们要早作打算,早作安排。在国际上,该争的时候就得争,该打的时候就得打,该出钱的时候就出钱,没有什么可以客气的。

7、就业政策。我想就业是我们以后历届面临的最头疼的事情。我们不能像现在一样靠把大学生发配到基层去来解决问题,更何况基层总有一天也会人满为患。关键的出路还在发展经济,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适当以就业为指标对某些就业大户实行奖励。另外鼓励年轻人创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这些都是主要的出路。我想关于就业也应该是十七大报告的重点。

一直来,国际经济关系和世界金融格局也影响和制约我们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各种贸易纠纷。金融危机也有利于我们加入国际经济金融新体系中。这将体现在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变革中,产生在对主导世界经济多边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八国集团等机构的改革中。抓住百年一遇金融危机中的世界经济组织结构调整的改革机遇,在国际合作中提出我们的合理诉求,实现我们中国在国际地位的逐步改变。

制定和掌握政策就是寻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影响,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振兴股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要严格区分好过度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成熟完善的金融市场保值工具,防止因咽废食,用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请问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车市

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4-75年、1980-82年、1990-91年、2007-12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

1836年,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关闭了联邦银行,将资金转移至州银行,美国联邦银行管理体系由此开始呈现衰势。随即《自由银行法》诞生,各州的银行申办手续大幅简化,但随之而来的欺诈行为也纷纷发生。1837年,马丁·范布伦升任总统后,情况愈来愈糟,各家银行纷纷因失去信用而倒闭,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美国由此进入了连续5年的经济危机。

1857年经济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也是第一次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开始的危机。由于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

2008年对于中国汽车界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中国车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连续6个月出现了销量上的负增长。业界和媒体悲声一片。加上盛传美国三大汽车集团面临破产甚至倒闭,使中国车市雪上加霜,陷入谷底。由于中国及时出台拉动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最近,中国车市可以说是笼罩在不断的利好之下。被一些媒体和消费者肆意放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退散,中国车市有望即刻冰消雪融。

最大和最直接的影响来自油价

目前,由于燃油税的推出,消费者现在最关注的应该是油价。以前,国内轿车主要使用的汽油价格虽然调过多次价,但都对车市影响不大。为什么现在燃油税推出后,养路费全部、过路费部分取消后,消费者相反对油价这么敏感呢?关键是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了。因此,在燃油税以量记征的情况下,消费者迫切盼望油价能跟国际油价接轨。可以这样说,油价的下降是目前车市最大的利好,油价的下降将直接举升消费者的信心,拉动车市迅速走高回暖。

有媒体报道:12月9日,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有降价空间。因为在制定燃油税费改革方案之初就明确,加税以后不提高现行的成品油零售价格。而现在的国际油价比当初做时还要低,因此国内油价还有降价空间。相关主管部门将适度考虑生产企业利益、消费者承受力,出台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燃油定价机制。

有一种说法是:油价会下调15%(即每升5.15元)。因为主管部门需要让国有炼油企业得到合理的利润率,以保证未来的稳定供应。

另一种说法是:含税油价可能降至4.5元/升~5元/升。据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的测算,如按照2005年的油价水平、中国两大石油企业的合理利润水平计算,包含消费税后的油价应该在4.5元/升至5元/升。

更有乐观人士大胆臆测元旦后国内油价将降到3元每升,但这显然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从05年到现在的油价调整的对照表上分析来看,07年10月31日那次调价,国内调的幅度是小于国际涨幅的。而到了今年6月20日再次上调,幅度更是远远小于国际涨幅。从趋势线来看,今年6月20日国内的油价基本相当于国际原油约90美元比较合理。由此,希望到明年初的调价直线下降到与国际45美元(即约3块/升)是不现实的,毕竟前两次没有接轨,但考虑到发改委今年只调整了一次油价,不象05年调整了4次,06、07年都调整了2次,使得整个趋势与国际趋势基本相当,造成我们的高油价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能在明年初把实际油价从6元下降到4-5元,再加上1元的税,零售价定在5.5元左右,对有车一族来讲,就已经非常到位了。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实行燃油税后,油价极有可能低于现有水平。这无疑是破除车市坚冰最好的利器。

消费税可望调整

早在年中车市初现“萎靡”之时,关于刺激车市的政策将要出台的传言就开始接踵而出,其中就涉及到汽车消费税率调整、燃油税加速出台、车辆购置税下调等。现在,有关汽车消费税、燃油税的改革都已逐渐明朗,紧接着,购置税议题便被呈上案前。

由于消费者买车上的价格已经包含了增值税,所以在计算车购税款时要先减去17%的增值税,然后再乘以10%的税率,具体计算办法是:车价÷1.17×10%,所得结果就是应缴纳的车辆购置税。以一辆价格为10万元的车为例,其购置税应约8500元。与同级别车的消费税相比,这是一个大数目。

从国际上来看,不同国家与汽车相关的税种各有不同,但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按普通商品对汽车征税。许多国家并没有汽车购置税这一税种。另外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汽车消费税税率也普遍低于我国。

因此,减征或者免征购置税或者以购置税抵消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等等方案都提上了议题。这也是有效刺激汽车消费,扭转“颓废”车市的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美国三大汽车企业获救

笔者在11月底就曾预言,包括通用在内的美国三大汽车集团不会破产倒闭。不到半个月时间,美国众议院当地时间10日晚投票通过汽车业救助议案,向通用和克莱斯勒提供最多140亿美元联邦。上述方案不仅将帮助美国汽车业摆脱困境,同时也会使欧洲汽车制造商受益。因为一旦美国汽车业垮台,将使美国这一全球主要汽车销售市场受到打击,同时导致资金已经捉襟见肘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雪上加霜。而这些供应商同时也在为欧洲汽车公司在北美以及其他地区的工厂提供零部件。

同样,由于担心美国三大汽车集团破产,在接受调查时,国内有超过40%的受众表示不会购买美国车,这也是影响和导致中国车市下滑的重要力量。

因此,美国三大汽车企业获救,将极大提振国内汽车消费者的信心。

更多措施即将登台亮相

除了以上多项利好政策和消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车市利好消息值得期待。

燃油税实施,油价下调后,取消二级公路收费时间表将逐步浮出水面。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公告中提到,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还贷二级公路收费。逐步取消有利于平稳过渡,并无不妥,有关部门应该规定最终取消的时间点,并设定大致的规划,细节方面可以由各地自行掌握,并且由公众和媒体进行监督。

扩大内需后,国家重点进行了铁路和其他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今后,公路建设将逐步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将逐渐减少并且消失。这也意味着,高速公路收费将逐年减少,最终全部消失。

如此众多的利好面,车市在元旦和春节期间想不转暖恐怕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