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两天的期货行情怎么样?

2.主要矿产品价格走势

3.国际铜价下跌释放何种信号

4.最近铜价一直在上涨,请问铜价是根据什么再涨呢?

原油行情今日油价最新_原油价格今日最新铜价行情

6月,铜价先跌后震荡。由于对美联储宽松政策转向和美元大幅反弹的担忧,在达到67000元/吨支撑位后窄幅震荡。近期美元指数反弹乏力,原油继续上涨,市场情绪乐观,铜价趋于再次上涨。看后市,外部环境相对平静,市场会在通胀上行和宽松政策预期退出之间徘徊。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正显示出见顶的迹象。基本面上,三季度铜矿供应将有所恢复,精铜产量在利润刺激下将有所增加,需求端无明显增长,铜价上行面临更多阻碍。

逐步恢复供应。

截至7月2日,中国铜冶炼厂加工费TC上涨至44.5美元/干吨,4月初最低达到28.5美元/干吨,之后开始逐步上涨。此前,CSPT集团将今年第三季度现货铜精矿购价格敲定为55美元/吨,暗示铜精矿紧张格局将有所缓解。随着疫苗的普及和海外供应从疫情中恢复,2021年新增铜矿产能的释放将在下半年逐步体现。今年上半年,年处理能力380万吨的紫金矿业卡莫阿-卡库拉铜矿一期工程第一序列于5月25日正式投产铜精矿。秘鲁的Mina justa也已开始全面生产;格拉斯伯格矿山的地下产量继续增加,斯彭斯二期的产量也在第二季度稳步增长。仍需警惕的是,产铜大国智利和秘鲁的政治风险,以及当局对矿业的态度将影响矿企的资本支出决策。

5月,铜矿石及精矿进口量194.46万吨,环比微增1.21%,同比增长15%;1-5月累计进口量982.75万吨,累计同比增长6.3%。近年来进口量处于较高水平。5月份,废铜进口量为13.94万吨,环比下降16.9%,是去年同期的近两倍;其中,来自马来西亚的进口约占18%。6月27日,马来西亚宣布再次延长全面封锁,没有设定明确的封锁期限,导致国内二次铜供应预期偏紧。

5月份,精铜产量86.6万吨,同比增长10.2%;1-5月累计产量424.4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4.1%。7月冶炼厂检修较少,加工费上涨,利润尚可,精铜产量有望增加。库存方面,截至7月2日,上期所铜库存降至14.25万吨,7月6日仓单为8.9万吨。6月中下旬,LME铜库存迅速上升,近期维持在21万吨左右。整体库存处于相对适中的水平。LME 0-3月现货贴水约为25美元/吨。

需求没有明显增加

5月份,铜材产量183.8万吨,同比下降10.3%;1-5月累计产量820.6万吨,累计同比增速降至3.5%。SMM调查显示,6月份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为83.94%,环比上升2.75%,同比下降19.33%。终端消费两极分化,预计7月开工率83.09%。空调生产进入淡季。5月份产量2205.8万台,出口量710.3万台。出口量处于近年同期较高水平。5月份汽车产销同比略有下降,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铜铝锌倾销的消息已经落地,开始竞价。截至目前,铜最高成交价为浙江67695元/吨,河南67623元/吨,安徽(含山县)67718元/吨,上海67100元/吨。低于发稿时300元/吨的盘价,首批储备2万吨,影响相对有限。金融情绪方面,截至6月29日,COMEX1#铜投机性多头持仓暂时止跌,空头持仓连续两周减少,即随着前期铜价下跌,累积的多头风险得到释放,主动做空意愿不强。

综上所述,7月宏观层面相对平静,市场会在资产上行和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出之间摇摆,没有明显的利弊。全球制造业增长出现见顶迹象,令人担忧铜价反弹。供给端逐渐转向宽松,而需求并没有明显增加。就目前而言,铜价不存在再次大幅上涨的基础。

这两天的期货行情怎么样?

(一)1988年有色金属价格突破性上升。至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连续五年供货不足,1987年底开始秘鲁、加拿大出现罢工浪潮,以及智利、赞比亚铜生产出现问题,1987年底开始世界性库存急剧下降,导致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突破前期平稳走势,大幅上升,伦敦市场铜现货价格在88年12月12日达到3562美元/吨的空前高峰。1988年铜价比上年上涨了

45%,铅、镍年均价分别达813英镑/吨、14256美

元/吨,铝、锌价也一度上升到4290美元/吨、660美元/吨,锡价亦猛涨到8149.69美元/吨。

(二)1995~1996年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进入

90年代,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衰退,加上前苏

联解体后,独联体各成员国经济恶化,进出口贸易秩序混乱,不法出口商大量廉价对外抛售有色金属,冲击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经历连续4年下滑。1994年开始世界经济摆脱连续3年在2%上下徘徊的局面,增速提升至3%以上,伴随着粮食价格大幅上扬和原油价格从16美元/桶上升到21美元/桶,有色金属出现一轮中级程度的上涨,6种金属价格均达到阶段性高位,其中铜年平均价比上年度上涨了27%,最高时达到每吨3150美元。

(三)2004~2006年有色金属价格持续性高幅攀升。2004年世界经济从“9.11”中强劲复苏,伴随着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和国际粮价大幅上涨,

2004年初开始,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也持续性高

幅攀升,至2006年中价格达到历史性高位。2004年至2006年,铜价年涨幅分别达到61%、28%、

83%。而随后的2年中,6种基本金属价格在这一高

位持续徘徊。期间,铜、铝、铅、锌、锡、镍分别达到每吨8900美元、3272美元、3989美元、4570美元、25331美元、5402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

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经

济增长受限,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直线下滑,半年时间国际铜价从历史高位跌至2810美元,跌幅达到68%,铝价跌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铅、锌、锡、镍价格分别跌至961美元、1080美元、

10165美元、9374美元的阶段低位,均低于1988

年时的价格,比历史高位跌幅分别达到75%、

76%、60%、83%。近几个月来,有色金属价格在

低位有所反弹,但基本处于2005、2006年水平。

《中国物价》2009.11

纵观这几次金属价格波动,后两次价格上升与国际粮价、油价上涨同时出现,但持续时间不同,较粮价持续时间长而比油价上涨持续时间短。

2004年以前,前两次上涨明显,下跌并不迅速,

而较之粮食、钢材等其它商品,金属价格波动幅度相差不大,2004年开始无论是从日交易价格还是年度价格来看,上涨和下跌的幅度明显扩大,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有色金属已经与原油一样,成为新的最易出现“过山车”行情的商品,而金属价格尤其是铜价波动,已经成为市场判断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主要矿产品价格走势

2009年前3个季度,国内外铜价持续大幅上涨,到8月份,铜价已经回到去年十一长前的价位附近,此后位于高位震荡。其中LME三个月铜最高达到6545美元,较去年年底的收盘价3080美元上涨了1.13倍。国内沪铜指数最高达到51339美元,较去年年底的收盘价23914元上涨1.15倍。

去年十一后的三个月里国内外铜价暴跌50%以上,今年铜价又快速收回所有损失,铜价这种“V”型的暴涨暴跌是历史上少见的,用“百年不遇”来描述也不为过。分析来看,去年年底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取积极的救市政策是导致今年铜价出现“V”型反转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在救市政策下出现的基本面变化也对铜价的上涨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

1. 各国救市政策和经济摆脱底部是铜价上涨主因

2009年前8个月铜价持续上行,这与各国取积极的财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很大关系。

从中国来看,在去年年底发生经济危机时,国家紧急追加1000亿投资,同时推出了2009-2010年两年4万亿的投资,并且在今年2月份推出十大产业政策,中国汽车、房地产受到减税和打折及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支持,在3月份后开始出现回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国新增巨幅增长,在前6个月中,中国新增达到7.37万亿,平均每月为1.2万亿,而在过去一个月在3000-4000亿就是高的了,去年中国全年的新增只有5万亿。大量的新增使国内货币供应宽裕,今年前7个月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幅为28.42%,过高于去年同期的16.35%,在今年中国GDP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货币供应超出市场实际需求,从而引发了国内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吸引了大量投资需求进入铜市,成为铜价上涨的主因。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在纷纷出台救市政策,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开始实施定量式货币政策拉开了投资者进入商品市场的序幕。美联储在3月18日会议声明后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同时为给抵押市场和房市提供更大支持,委员会决定通过以下方式扩大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另行购入多达75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令今年的此类证券购买总量达到1.25万亿美元;还将今年的机构债购买量至多增加1000亿美元,至2000亿美元。此外,为了改善私人信贷市场状况,委员会决定在未来六个月内购买多达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此声明表明美国开始实行定量式宽松货币政策,也就是向社会和金融体系注入大量现金,给金融市场和流通领域强行注入流动性。不仅是美国,其它国家也在纷纷取定量式货币政策,如3月11日英格兰银行正式宣布12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5月7日欧洲央行宣布购买总额达600亿欧元的资产担保债券,6月24日将通过一项规模达到4422亿欧元的一年期再融资操作,为有史以来注资规模最大的一次。在各国央行纷纷印钞票的背景下,全球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其中美国M2增幅超过8%,而其正常时的增幅在6%以下,日本货币供应量增幅也达到6%以上,而过去其M2是为负值。在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却在增加,市场担心在恢复时货币乘数增加将会引发通货膨胀,在这种预期下,投资资金纷纷进入金融和商品市场,给铜价的持续上行提供了动力。

除了美国实行定量式宽松货币政策给美元压力外,全球经济出现触底的迹象也引发投资风险偏好增加,资金从美元资产转向商品市场给铜价支持。从3月份以后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最差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各国对经济最为敏感的制造业指数今年出现调头向上的局面,去年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后各国PMI数据大幅下跌,但今年2月份后,各国PMI数据普遍调头上行,而且中国PMI回到50以上进入扩张,PMI的走好表明制造业最差时期已过,这给铜消费以支持。不仅如此,欧洲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开始调头回升,美国房地产也出现到底迹象,种种数据显示全球最差时期已过,投资的风险偏好开始增加,资金从美元资产转向商品市场,给铜价以支持。

中国新增当月值

主要国家货币供应量

品种叠加美元

全球主要国家PMI

2.中国铜进口创纪录是铜价上涨主因之二

2009年前6个月精铜市场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中国铜进口量上。从历史上看,近十年来中国精铜年均进口量在100万吨左右,每月进口量多在10万以下,20万吨的进口量只在2007年3月份见到过一次。但在2009年中国精铜月度进口量连续上破历史纪录。1月份因为春节原因进口量为18万吨,2月份为27万吨,3月份为29.7万吨,4月份为32万吨,5月份进口增幅为33.7万吨,6月份更是创纪录的达到了37.89万吨,前6个月中国精铜进口量达到178.24万吨,同比增长1.6倍。中国2008年精铜的消费量为466万吨,进口量为105万吨,单从前6个月的进口增长量计算,中国精铜的消费就会增长40%。从表观消费量上看,前6个月中国精铜消费增长达到52.69%。中国精铜消费占了全球的1/4,即如果中国精铜消费增长40%,那么全球精铜消费增长就会在到10%,如此强劲的消费口引发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好转的预期,支持铜价大幅上涨。

今年3月份以来,受中国政策带动,经济开始好转,铜加工行业开工率也开始回升,但以年国内经济增长和行业情况来看,中国铜的消费是难令人信服的,分析来看,中国铜进口增加主要原因在是中国废铜供应量大减,精铜消费代替废铜消费,另外国储收铜也加大了中国铜的进口,当然投资需求也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我们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铜矿产量和进口量保持小幅增长,但废铜进口量却出现了巨大变化。今年前7个月中国废铜进口量为218.64万吨,同比减少36.14%,如果以废铜为30%计算,则减少金属量为37万吨。废铜供应减少导致精铜原材料和下游企业对废铜的消费转向精铜。除了废铜进口量减半令国内铜供应紧张外,国储收铜也是中国铜进口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后来国储表示收储23.5万吨铜。

在供应紧张的局面下,中国铜价开始上涨,但国际市场却因金融危机难有好的表现,这使得国内外铜比值上升,进口利润大增,在4月份时,现货进口利润一度达到6000元,三个月铜进口利润也达到2000元。比值有利吸引了大量贸易买盘,这更加大了中国铜的进口,从而使全球铜过剩的局面发生转变,这一点从LME铜库存的变化中体现的很明显。今年前两个月LME铜库存持续增加,至2月25日,LME铜库存已经从去年年底的33.7万吨上升到54.8万吨,但此后快速回落,至6月24日,库存已经降至27.5万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初LME库存的减少主要发生亚洲的库存,釜山的库存年初为5万吨,但从2月底开始下降,到6月份只剩1000吨,新加坡、光阳年初的库存从2万吨降到只有125和500吨。在亚洲铜库存消化完后,LME在欧美的库存开始下降。由于中国进口强劲,在此期间,中国铜贸易升水一度达到250-300美元,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的,较正常水平翻了两倍还要多。中国精铜进口强劲导致LME铜库存大幅下降,从而使国际铜价追随国内铜价上涨。

2009年中国废铜和精铜情况

3、4月铜现货和三月期铜利润图

中国的大量进口导致LME铜库存减少

LME亚洲库存情况

中国现货升水和贸易升水

二. 第四季度铜市场预测

2009年9月份国内外铜价以高位震荡为主,市场规避两大政策性风险。其一是各国收缩流动性的时间,其二是美国CFTC听证会讨论限制投机资金进入大宗商品市场的规模。在9月4-5日,这两大问题纷纷得到解决。其中关于流动性的问题,在20国财长会议上,大家达成共识,目前继续实施经济刺激 但需考虑退出时机。另外CFTC听证会也有了结论,即开始实施细化后的投资者持仓报告,但就其内容看,只是将商业持仓分成为了两类,一类是生产商/加工商/贸易商/消费商,另一类是掉期交易商,对于掉期交易商仍不进行限仓,因为掉期交易商多是大型银行的套保,其实只是增加了报告的透明度,未取得实质的进步。我们看到,在这两个政策性风险释放后,铜市和原油市在9月8日都有良好的表现,但令人失望的是,在此后的几天中铜市和原油并未能继续上行,相反在美元汇率大跌的情况下,铜市却出人意料地开始回落,今年铜市运行中的规律在此全部失效,这令所有的投资者大跌眼镜。

对美元下跌铜反应疲软

1.铜市压力显现,基本面过剩和流动性退出提上议程是主因

分析来看,铜市表现疲软与今年前三个季度铜价上涨的主因在发生改变有很大关系。

从基本面看,铜基本面过剩和需求疲软的担心开始显现。

今年铜价的上涨与中国铜进口有很大关系,但从目前来看,中国铜进口正在持续减少,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铜进口量已经降至21.万吨,虽然同比仍增长152%,但环比已经是连续第二个月大幅下降,较7月份的29.22万吨下降了7万余吨。不仅如此,中国保税库的铜正在回流到LME,9月份LME铜库存已经达到32.77万吨,较7月中旬的低点25.72万吨增加了7万吨。不仅如此,在中国铜进口减少的同时,上海期货铜库存却在大幅增加,至9月中旬,上海铜库存已经超过10万吨,达到10.4万吨,这不得不令人怀疑中国的隐性库存正在转为显性库存。根据今年前8个月的进口量以及安泰科的推算,今年中国的库存量可能超过100万吨。从中国不断提出保增长调结构,以及中国铝、锌、钢材、化工产品全部过剩的情况来看,铜过剩的框架越来越明显,这无疑给市场形成压力。据CRU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球经济过剩量会在82.8万吨。

从流动性上看,各国央行将退出流动性提上议程给市场施加了压力。

全球铜基本面严重过剩

中国精铜增长放缓

上海铜库存上涨

中国进口减少导致LME库存增加

今年铜价上涨的主因在于各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通胀的担忧吸引了大量投资需求。但从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市场开始对今年的非常规措施将会引发通胀的担忧越来越强烈,并且从8月份以来一直为各国、央行和国际金融组织所讨论,虽然目前大家普遍认为退出流动性仍为时过早,但退出流动性的议程已经被推上了日程。今年全球经济得以快速摆脱百年不遇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各国政策和央行超常规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从目前来看,各国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投资和救市政策,在消费和民间投资启动前,如果提前退出流动性,很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这在29年大萧条时期是曾经出现过的,因此后续各国政策和央行退出流动性成为市场最大的不定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无疑投机的风险正在加大。从而对最近的投资需求带来压力。

2. 经济复苏趋势未变,铜市仍有支撑

对于铜的大势,市场分歧巨大,但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仍是今年年底的大背景,这又给铜价以支持。

这次经济危机主要爆发在美国,欧洲因为购买次贷产品和对美出口信赖性过大,也深陷衰退。从第一季度来看,美国GDP下降6.4%,欧洲下降4.55%,日本下降15.2%,跌幅均为20年来之最。但从第二季度来看,这些发达国家经济也有触底的迹象,尤其是美国,最新的数据显示,其第二季度GDP只下降了1%,好于市场预期的-1.5%,表明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的降幅已经大大放缓。美联储 (Fed)在8月底发布的褐皮书报告指出,在12大地区联邦储备银行中,有11家回报7、8月份的经济情况稳定或改善,显示70年来最严重的美国经济衰退业已结束。美联储官员预计,在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的帮助下,美国经济活动将在今年稍晚恢复增长,且该势头将延续至明年。9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了2009年和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世界经济2009年全年将下降1.3%,2010年则将实现2.9%的增长。今年4月,IMF曾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将收缩1.4%,2010年增长2.5%。从历史上看,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时铜价会持稳,并且在经济进入增长时快速上涨,鉴于全球经济在第四季度进入复苏,我们认为铜价整体走势仍会有支持。

从行业来看,9月份公布的数据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已经好转。制造业与铜价相关性最强,历史上看,二者的相关性在65%以上。我们看到,去年10月份经济危机爆发时,各国制造业购经理人指数线暴跌,其中欧、美、日的PMI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最低时达到32.4、33.6、29.6,远低于增长和衰退分界线50,可见这些发达国家制造业衰退程度之重。但从今年来看,经过第一季度的低位震荡后,第二季度开始这些国家PMI开始调头向上,在8月份,美国回到52.9,欧洲回到48.2,中国为54,这些数据显示各国的制造业已经回到去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甚至已经增长或接近增长,全球PMI回到50,整个制造业已经进入复苏。不仅如此,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房地产也出现触底的迹象。其中美国新房销售在7月份达到43.3万套,已经为连续第4个月环比上升,同比降幅也缩小到13.4%。同时美国新房开工率在7月份稳定在58.1万套。汽车销量更是达到126万吨,同比增长1%。

从历史上看,经济复苏的过程中铜价以震荡回升为主,在今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铜价仍会遇到支持。

全球主要国家和经济体GDP放缓

全球主要国家PMI

美国房地产

全球汽车销售

3. 第四季度预测:政策市仍在继续,铜市关键支持位将指引方向

其实今年铜市与整个商品市场甚至金融市场走势有很强的一致性,从系统性因素来讲,就是各国的政策在起作用,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政策市,因此未来各国政策取向仍将决定铜市甚至整个商品和金融市场的方向。去年百年不遇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积极救市,虽然成功地避免了全球衰退的厄运,但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如同“保增长和调结构”一样,二者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其实这不仅是中国提出的口号,其实也是全球经济正在寻求的一种平衡。9月底G20会将对全球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但如同保增长和调结构一样,这是很难在短期内同时得以解决的问题。各国退出流动性的方法将直接决定未来的全球经济,也将决定金融和商品市场的运行方向。

://ometal/bin/new/searchkey.asp

一方面是全球经济进入复苏,另一方面却是基本面过剩和退出流动性的风险正在加大,投资基金越来越难以找到明确的方向,这也是十一前市场高位震荡缺少明确方向的主因。由于铜价已经回到去年十一前的价格,周边市场又表现疲软,原油无力,农产品大幅回落,这些都给铜市形成了压力,铜价在十一前明显偏弱。“信心比黄金还贵”,这句话用在此时的铜市上再恰当不过,我们关注十一前LME铜市在6000美元支持位的有效性!6000美元是否有效将决定第四季度铜价的主要走势。如果支持有效,铜市仍会回到今年的主基调上,在经济复苏的带动下继续刷新高点。但是如果6000美元失守,那么今年铜价的高点在8月份就已经出现,铜价将在震荡回落的氛围中等待流动性退出的钟声。

国际铜价下跌释放何种信号

大宗矿产品价格在2012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中上旬出现深度回调,其中,煤炭、铁矿石价格跌幅超过30%,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跌幅均超过15%,稀土价格跌幅超过40%。2012年第三季度后期,受全球主要经济体推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主要矿产品价格获得一定支撑,呈现企稳反弹迹象,但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下,价格回升幅度有限,呈现出在“小周期”内做箱体震荡的特征。

一、能源矿产品价格

1.国际原油价格在100~120美元/桶间做区间震荡

2012年年初,受原油主产区(中东、北非等)政治局势持续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震荡走高,3月13日,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涨至128美元/桶,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进入第二季度,受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美国原油库存充足及美元走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出现了大幅回落;6月25日,布伦特油价跌至88美元/桶附近,较3月份制高点下降了31%。2012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出现震荡上行,并在110美元/桶附近高位震荡(图3-1)。

图3-1 2012年国际原油现货价格走势

2.煤炭价格深度调整后基本企稳

动力煤价格自2011年12月初以来,经历了近8个月缓慢回落的过程,大同优混、山西优混和山西大混价格从2012年年初的850元/吨、795元/吨和695元/吨分别跌至8月中旬的675元/吨、625元/吨和530元/吨,分别较年初下降了20.6%、21.4%和23.7%,创自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此轮煤价下跌主要与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导致下游用煤行业需求减弱等因素有关。进入2012年第四季度,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煤炭产品进入冬季传统消费旺季,但是由于煤炭供应充足,使得煤炭价格仍呈现“旺季不旺”的态势,具有典型的平稳运行特征(图3-2)。

图3-2 2012年国内动力煤价格走势

二、金属产品价格

1.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后,仍处在相对高位运行

用钢行业投资萎缩、钢材需求放缓,加之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库存高企和出口乏力,导致企业运行困难加重,受利润总额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钢铁企业纷纷减产,铁矿石需求增速放缓,价格加速下滑。例如,进口铁精粉(62%品位,天津港价)价格从2012年年初的147.6美元/吨跌至9月的99.5美元/吨,下跌了32.6%;进入第四季度,钢铁需求有所回升,在钢价带动下,铁矿石价格出现反弹。但总体来看,2012年进口铁矿石年均价仍在130美元/吨左右,虽然较2011年下跌了23%,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图3-3)。

图3-3 2011年以来我国进口铁精粉月度价格走势

2.铜价在相对高位维持弱势震荡

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需求拉动铜价上涨;第二季度以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家电、电缆及交通等用铜行业需求放缓,导致铜价持续回调。伦敦金属铜现货价格从2012年年初的8760美元/吨跌至6月初的7250美元/吨,下跌了17.2%。自9月以来,受主要经济体陆续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刺激、国际铜库存持续下探等因素影响,铜价停止了进一步下行,再次反弹至8200美元/吨的高点。进入第四季度,铜需求基本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加之铜供应充足,铜价仍维持弱势震荡调整状态。总体来看,2012年国际铜现货年均价在70美元/吨左右,较2011年下跌了10%(图3-4)。

与铜类似,铝、铅、锌等贱金属价格走势也是“扬抑交错”,总体维持弱势震荡调整状态(图3-5)。

图3-4 2011年以来国际铜月度价格走势

图3-5 2011年以来国际铝、铅、锌月度价格走势

三、非金属产品价格

2012年上半年,钾肥价格也是以上涨为主,之后持续下跌,直到11月才开始反弹回升。2012年,国产氯化钾年均价约3092元/吨,同比增长0.5%,与2011年基本持平,价格波动幅度约200元/吨;进口氯化钾年均价约3143元/吨,略高于国产价格,同比下降0.8%,价格波动幅度约400元/吨(图3-6)。

图3-6 2012年国内钾肥月度价格走势

(执笔:陈甲斌 胡德文 王世虎)

最近铜价一直在上涨,请问铜价是根据什么再涨呢?

铜价下跌可能还没有触底。 6月以来,铜价一路下跌。7月初,LME铜价跌破每吨8000美元,为2021年2月以来首次。 国内期货市场,截至上周五(7月1日)收盘,沪铜期货主力合约收于61460元/吨,沪铜近一个月来累计下跌10%。 回顾上半年,铜价走势先涨后跌,年初达到9800美元/吨,而本轮下跌始于4月底。截至6月底,铜价在3个月内暴跌逾20%,回吐了上半年的全部涨幅。 下半年,通胀和货币政策收紧仍是全球市场最大的宏观主题。国源期货表示,美联储加息将决定海外市场情绪。国内市场,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市场信心持续向好。基本面上,矿山供应宽松局面不变,废铜供应压力也有所缓解。但在海外经济可能陷入滞胀的背景下,供给对铜价的支撑会慢慢减弱。 铜价下跌,商品牛市结束。 由于铜价持续下跌,目前“铜油比”在80左右,而铜油比上一次达到80左右,是在2014年10月。 资料显示,铜油比是指国际铜价与油价的比值。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铜和原油的价格走势在较长时期内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历史上看,每当铜油比走低的时候,就会预警经济衰退的风险,就像“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这个指标一样。 中国物业大学期货首席经济学家荆川对第一财经表示:“铜价更多反映的是全球经济形势,而原油价格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形势和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政策的干扰。今年地缘政治冲突是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因此铜油比跌至历史低位。” 分析师表示,自1988年以来,铜与石油的比率已成功警告了1990年、2001年、2008年、2011年和2019年的衰退风险。1990年以来的五次衰退预警中,铜油低于突破前,美国经济在12个月内进入衰退。 “目前铜油比的走势反映了全球经济的差异化运行。一方面,工业需求减弱导致铜价走弱;另一方面,自疫情爆发以来,美国货币的财政膨胀造成了俄乌冲突的叠加,推高了能源价格,铜油比继续下跌是必然的。”景川认为。 美联储6月加息后,英国央行也宣布加息25BP,瑞士央行加息50BP。欧洲中央银行正用新工具提高利率。全球流动性收紧的浪潮,让欧美股市持续承压。 对美联储加息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令大宗商品遭受重创。统计显示,6月以来,伦通、伦尼、伦西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分别下跌12.7%、20%、23%;同期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下跌8.33%。 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主管顾峰达表示,6月份以来,海外市场处于加息潮中,市场对经济衰退的定价已经明显体现在资金转移和风险偏好切换上。在顾峰达看来,虽然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有供需基本面支撑,但预计下半年海外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收紧速度会更快,经济滞涨甚至局部衰退的“灰犀牛”风险加大。海外系统性风险下各类风险资产的压力不可低估。 下半年铜市可能转为过剩。 铜被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包括家用电器、房地产、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领域。铜价进一步下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业链终端企业的成本压力。 据国源期货监测,自4月铜价下跌后,下游企业产销开始回升。总体来看,随着物流的恢复,下游企业产销的恢复推动了精铜的购。 据期货分析,上半年境外消费相对强劲。但在地缘政治冲突和欧美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海外铜消费将明显放缓。国内方面,一季度受益于外需偏好,电力投资稳步增长,铜消费相对较好。但3-5月的疫情对终端需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随着下半年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和落地,铜的消费可能会得到提振。但随着房地产长期下行,外需减弱,铜消费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 该机构预测,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全球铜消费量将分别增长0.1%和减少0.2%,2022年增长0.8%,预计2023年将升至1.5%。就供需平衡而言,2021年全球铜市场短缺38万吨。预计2022年下半年转为盈余,全年盈余12万吨,2023年盈余53万吨。 具体到子行业,国源期货分析显示,目前电缆需求子行业中,供电工程需求相对较好,但表现仍不如往年。地产方面,上游电铜杆企业原料库存处于低位,国内物流持续回暖有助于电铜杆企业补货,将直接推动5月精铜消费。 空调生产方面,今年二季度整体表现平稳,而下半年空调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产销端会明显萎缩。 此外,汽车行业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震荡走弱,全球芯片短缺继续影响汽车生产。为了刺激汽车行业的消费,汽车下乡活动已经启动。考虑到国内汽车库存压力不大,汽车下乡活动有望带动汽车行业产销回升。预计下半年汽车生产和销售将是铜的最大需求。

铜前期大涨的原因除了铜旺季消费的季节性因素之外,主要还有:1、国储收铜的政策利好。2、宏观经济数据的回暖迹象。3、流动性的高度充裕为之创造了条件。4、通胀预期升温的推动。近几日铜价的回调,笔者认为存在多方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1、美元连日走强。2、铜价前期暴涨已透支了原有的各种利多因素。3、从技术分析看,铜价在连续大幅攀升后存在回调的压力。

审视前期支撑铜价攀升的主要宏观因素的发展变化,本文试做进一步的

1、 国储收铜。

国储收铜的利好也许已远离政策初衷而转化为市场炒作的题材。国储收铜的真实数量不得而知,而依常规判断,国家收储会分批逐步买进,因短期内巨量买入有两大不利:一来可能造成过度干预影响市场,二来由此带来的价格急升会大幅提高收储的成本。观察去年危机爆发后中国和美国都有收储举措的原油,无论从去年的低点还是从2009年计算,其涨幅相对于铜可谓天渊之别。铜价的飙升将令国家放慢收储步伐的可能性大增。

2、 宏观经济数据的回暖

我国近期经济数据显现出经济的反弹迹象,但并不能就此断言经济持续反转。对当前我国经济而言,保增长主要以更大的投资弥补出口的下滑。一季度数据中最抢眼的是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基础上同比增长28.8%,金融机构新增以4.58万亿元的天量创单季新高,主要由投资拉动。但投资能否带动民间投资,还有待观察。从全球范围看,虽各国取的经济刺激初现成效,但经济复苏还需要相当长的时期。

3、 中国的流动性。

流动性充裕不表明必然带来经济复苏,同时也不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内在动因。虽然“不差钱”的行情会发生,但是市场终会回归到实体经济的基本面上。银行激增的信贷数据中隐含着结构失衡、质量隐忧和虚增等问题;新增对带动经济的作用效果,还需进一步考察。

4、 通胀预期。

为刺激经济和就业,多国实施了超常规的政策措施,比如美日英等国的数量型宽松货币政策,又如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信贷的爆发式激增,由此引发通胀忧虑升温,受投资大宗商品保值的驱动,铜倍受追捧。而从各国CPI与PPI的数据看,中国和世界均尚未改变通缩的趋势,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大增而推动通胀的风险并不高,2009年内出现恶性通胀的可能性较小;而与此同时,全球范围的通缩预期也已大大降低。

5、美元走势。

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长期国债、相关住房抵押证券与房贷机构债券总额达1.15万亿美元。市场认为美国开动印钞机救市,美元指数两日跌幅逾4%,而此后较快修复且趋于稳定。4月16日欧洲央行官员称央行将在5月初出台非传统融资措施,市场认为这暗示欧洲央行将取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美元指数上涨约2%。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好于其他世界主要货币所属国家和地区,现实条件还难以动摇美元的地位。从截至2009年底的中期来看,美元贬值的预期落空的可能性更大,美元维持强势不利于铜价上涨。

6、工业生产。

铜作为全球基本金属中用途广泛的重要品种,以往堪称衡量全球制造业活动情况的“晴雨表”。此轮铜暴涨后虽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这与全球制造业现状大相径庭:制造业正处在衰退期,很可能陷入1930年代以来最坏情况。中国工业生产的前景尚不明朗,现在断言为时还早。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4月20日表示预计4月用电量或低于3月,仍在底部震荡;而用电量是反映工业生产状况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7、“中国因素”的持久力。

铜作为今年大宗商品市场上最耀眼的“明星”,其动因已被归结为“中国因素”,于此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即使中国于全球经济衰退能够独善其身,凭中国一国增长的铜需求能否弥补全球范围大幅下滑(CRU数据预计今年全球铜需求下降15%—20%)的部分?其二,为铜价飚升付出最大代价的会是谁?无疑是世界最大的铜进口国——中国。

8、铜需求与铜消费错位原因的探讨。

铜本轮行情受现货供应紧缺的影响很大,现货价格带动期货价格的特征显著。令人费解的是CRU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铜产量多于铜消费量的过剩量高达55.7万吨。这种现象也许可用脱离需求而囤积货物的保值行为来解释。但基于各主要国际货币及人民币发生崩溃的可能性很小,囤积保值的铜终究还是要向最终消费转移,从而影响其供求基本面。

后市影响铜价之宏观因素将逐渐转化

近期铜价持续暴涨后连续回调的行情,缺乏基本面因素的支持,难以从供求角度加以分析。此轮行情借消费旺季之时机,在流动性高度充裕的条件下,夸大国储收铜,加之对经济复苏和通胀升温的预期,宏观因素成为铜价走势最主要的推动力。笔者预计期铜短期走势震荡加剧,总体偏空;目前多空双方分歧加大,消费旺季还未结束,现货依然坚挺,但铜价前期暴涨已透支了原有的各种利多因素,继续密切关注资金面及政策面。期铜中期看空,随着消费旺季的结束,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的支撑将难以为继,全球经济何时复苏还有待观察;随着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和民众心理的逐渐平稳,铜基本面的影响力有望提升,铜价的主导因素将向需求是否持续增长的基本面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