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油价什么时候上涨的

2.2011年国际贸易现状

3.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4.油价什么时候会下调?

5.油价会一直涨吗油价还会不停的上涨吗

2011年油价价格查询_2011年油价上涨表

三大因素或将推动2011年油价上涨

 经济复苏进度、美元汇率问题以及供需基本因素仍是影响2011年及未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三大因素。分析人士预测,油价很可能在明年再次达到每桶100美元。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就此说,“低油价”时代已经结束。

中国的油价什么时候上涨的

油价调整时间日历。

2022年油价调整日历表图如下2022年油价调整时间表一览表:

1月油价调整时间:17日24时、29日24时。

2月油价调整时间:17日24时。

3月油价调整时间:3日24时、17日24时、31日24时。

4月油价调整时间:15日24时、28日24时。

5月油价调整时间:16日24时、30日24时。

6月油价调整时间:14日24时、28日24时。

7月油价调整时间:12日24时、26日24时。

8月油价调整时间:9日24时、23日24时。

9月油价调整时间:6日24时、21日24时。2022年油价调整2022年油价调整时间表一览表的走势2022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9次油价调整2022年油价调整时间表一览表,其出现了8次上涨,不过只下跌油价1次,这让今年的油价已经大涨了,特别是下次调整可能还涨。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已经历9个调价窗口,为7涨1跌,涨跌相抵后,石油市场处于“供需双弱”局面,多空因素陷入拉锯,国际油价或延续震荡态势。

2011年国际贸易现状

中国的油价调整通常是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情况进行的。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油价经历了多次上涨和下跌。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和:

1.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原油需求减少,油价大幅下跌。然而,随着经济复苏,油价在2009年开始回升。

2.2011年至2014年:这个时期,国际油价经历了大幅波动。在2011年,利比亚内战导致原油供应中断,推动油价上涨。但随后,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加上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油价在2014年大幅下跌。

3.2016年至2018年:在这段时间,油价有所回升,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通过减产协议来稳定市场。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紧张局势,油价在2018年下半年再次下跌。

4.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降,油价在2020年暴跌。之后,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及主要经济体复苏,油价开始回升。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油价调整通常是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情况进行的。因此,具体油价上涨的时间点可能会因市场情况而有所不同。为了了解最新的油价信息,建议关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调整通知以及相关媒体的报道。

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一、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2010年,在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经济向好势头更加巩固、稳外需扩进口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等共同作用下,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1.进出口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外贸顺差继续下降

2010年,中国进出口2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出口、进口比2008年分别增长16%、10.3%和23.2%。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进出口趋向于平衡。全年贸易顺差1831.0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6.4%,比2008年下降38.6%。这是继2008年外贸顺差达到历史高点后连续第二年下降,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

图1 2010年中国外贸月度进出口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2.机电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势较好

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增长30.7%。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增长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44.1%。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箱包、玩具合计出口3032.4亿美元,增长25.9%。其中,纺织品出口7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4%;服装出口1294.8亿美元,增长20.9%;鞋类出口356.3亿美元,增长27.1%;家具出口329.9亿美元,增长30.3%。

3.性产品进口价格全面上扬,机电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受国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等因素影响,能源产品进口量增速逐步回落,但进口额因国际市场价格持续攀升而继续扩大。全年铁矿砂进口量下降1.4%,进口额增长58.4%;原油进口量增长17.5%,进口额增长51.4%;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量增长0.4%,进口额增长25.2%;大豆进口量增长28.8%,进口额增长33.5%。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带动加工贸易进口平稳增长,加上国内最终需求不断增加,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6603.1亿美元,增长34.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4126.7亿美元,增长33.2%。

4.贸易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表现优于整体

从贸易方式看,由于进出口企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营销比重,一般贸易增长呈现快于加工贸易的态势。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6.0%和43.7%,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了26.2%和29.5%。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仍居首位,出口同比增长28.3%,进口增长35.3%;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2.7%,进口增长34.3%;民营企业继续显示较强的活力,出口增长42.2%,进口增长56.6%,进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国有企业。

表1 2010年中国分贸易方式、企业性质进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5.欧美日仍为主要贸易伙伴,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势强劲

2010年,欧盟、美国、日本仍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额达到47.1亿美元,增长31.8%;中美贸易额3853.4亿美元,增长29.2%;中日贸易额27.7亿美元,增长30.2%。同期,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大幅增长。对东盟进出口29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对巴西进出口625.5亿美元,增长47.5%;对印度进出口617.6亿美元,增长42.4%;对俄罗斯进出口554.5亿美元,增长43.1%。

表2 2010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恢复为“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画上了圆满句号。“十一五”前期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进出口急剧下滑。面对这一严峻复杂形势,中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内需和鼓励增加进口,有效遏制了外贸持续大幅下滑的势头并在2010年实现快速恢复,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逆境中实现了新发展。五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9%,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与“十五”末期相比,中国出口由世界第三位跃居首位,占全球份额由7.3%上升至10.4%;进口由世界第三位升至第二位,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贸易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外贸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由2007年最高点时的7.6%回落至3.1%。外贸结构继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2010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比“十五”末分别提高了3.2和2.6个百分点;市场多元化效果明显,2010年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已经由“十五”末的42.7%提高至48.3%;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长速度高于东部,2010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比“十五”末分别提高1.0和1.2个百分点。

二、2011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开局较好,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继续回暖,加上国内需求增加和扩大进口政策等共同作用,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主要特点是:

1.进出口量增价涨,季度出现小额逆差

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8003.1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其中数量增长15.5%,价格上涨9.5%;进口4006.6亿美元,创季度规模历史新高,增长32.6%,其中数量增长16.1%,价格上涨14.2%。由于进口增长快于出口,累计贸易逆差10.2亿美元,是近六年来首次出现季度逆差。

表3 2009-2011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情况

注:海关统计月度数与季度数存在着一定误差。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2.主要商品出口增长平稳,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大幅上涨

一季度,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320.3亿美元和1186.3亿美元,同别增长22.8%和19.8%。机电产品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969.6亿美元,增长27.8%;机械设备出口746.9亿美元,增长15.5%。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纺织品出口增长32.7%,服装出口增长18.4%,鞋类出口增长21.6%,家具出口增长19.3%。同时,大宗商品进口大多保持量价齐升,成为推动进口增长的主要力量。铁矿砂进口量增长14.4%,价格上涨59.5%;原油进口量增长11.9%,价格上涨24.3%;成品油进口量增长27.7%,价格上涨18.8%。这三类产品进口额合计比去年同期增加275亿美元,其中因价格上涨直接导致进口增加177亿美元。

表4 2011年一季度中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3.一般贸易增长较快,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幅继续领先

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4179.2亿美元,同比增长34.8%,高于进出口总额增速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31.7%,进口增长37.4%。加工贸易进出口2919.1亿美元,增长21.4%。其中,出口增长21.7%,进口增长20.9%。民营企业进出口2119.3亿美元,增长41.0%,高于进出口总额增速1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45.3亿美元,增长35.4%;进口874亿美元,增长49.9%;出口、进口占整体比重分别上升2.2和2.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154.2亿美元,增长24.9%,其中出口增长24.6%,进口增长25.2%。国有企业进出口1729.5亿美元,增长27.8%,其中出口增长16.4%,进口增长34.5%。

表5 2011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和经营主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4.对欧美出口份额下降,与部分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增长

一季度,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进出口不平衡状况趋于改善。对欧盟进出口123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出口增长17.2%,进口增长30.6%。对美国进出口6.5亿美元,增长25.0%,其中出口增长21.4%,进口增长33.3%。对日本进出口807.8亿美元,增长27.1%,其中出口增长28.1%,进口增长26.4%。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继续显示较大增长潜力。对东盟进出口793.4亿美元,增长26.1%;对印度进出口614.2亿美元,增长24.6%;对巴西、俄罗斯和南非进出口分别增长了57.7%、34.2%和107.1%。

表6 2011年一季度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5.广东山东出口贡献较大,中西部进出口增长快于全国

一季度,东部地区出口增长25.5%。其中广东、山东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3.9%和32%,合计增量占全国增量的42.9%,带动全国出口增长11.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出口分别增长42%和29.9%,高于全国增幅15.5和3.4个百分点;进口分别增长45.4%和43.8%,高于全国增幅12.8和11.2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一季度对外贸易逆差10.2亿美元,是在出口增长总体比较正常、大宗商品进口价格飙升导致进口金额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出现的,并不代表我国外贸基本格局发生变化。

三、2011年全年外贸发展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延续复苏态势,国内经济开局良好、运行基本平稳。从目前情况看,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外部市场总体上趋于好转,企业订单有所增加。但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影响外贸平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原材料价格、劳动力工资持续大幅上涨,将不同程度挤占企业利润,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更大。

(一)从外部来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复苏进程依然艰难曲折。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欧洲核心大国德法经济形势继续向好,新兴经济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4.4%。虽比上年5.0%的增速有所放缓,但考虑上年基数较高,这仍是比较快的增速。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增长2.4%;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增长6.5%。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一些固有矛盾又有新发展,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复苏面临诸多变数。

一是通胀正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蔓延扩散。2月份,印度、俄罗斯、巴西、韩国、印尼、越南消费价格同别上涨8.3%、9.5%、6%、4.5%、6.8%和12.3%,美国、英国同别上涨2.1%和4.4%;欧元区3月份达到2.6%,连续四个月超过2%的调控目标。在此形势下,新兴经济体已经并将进一步取紧缩政策,欧元区已经开始加息,美国可能提前退出刺激政策。如果通胀形势继续加剧,势必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二是主权债务危机依然严重。尽管欧盟春季峰会通过了应对债务危机的全面方案,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有效缓解。葡萄牙已经向欧盟申请救助,欧元区开始加息,可能加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西班牙等国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美国预算赤字巨大,债务包袱愈发沉重,财政危机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需求有所增加,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美元持续走低,巨额资金受投机因素和避险因素驱使,大量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4月15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达到109.7美元/桶,较上年末上涨20%;国际市场棉花、玉米和锡等价格分别比上年末上涨23.3%、18.2%和23.1%。目前,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因素尚未缓解,有些因素还在强化,可能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或在高位上反复震荡,特别是中东局势动荡还在持续,不仅严重干扰当地经济发展,还将继续推高国际油价。

四是日本大地震为全球经济复苏增添变数。日本大地震不仅影响其自身经济走势,也将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相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核泄露事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后续影响很难预料。

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上去年补库存效应减弱甚至消失,国际贸易难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许多国家更加重视通过出口缓解国内压力,自顾倾向明显,保护主义升温,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谈判陷入停滞,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都将影响到今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WTO预计,201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由上年的14.5%放缓至6.5%。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4.5%,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将增长9.5%。

(二)从国内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一些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叠加,外贸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加。一是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的带动,一季度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流通环节生产资料同比上涨11.2%,其中成品油价格上涨17.8%,钢材上涨17.6%,有色金属上涨10.3%,化工产品上涨8.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二是劳动力工资继续提高。在去年30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又有12个省(区、市)继续上调,幅度在20-25%之间。招工难和用工成本不断增加成为当前困扰企业经营的一个突出问题。三是融资成本有所上升。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两次加息,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些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成本有所增加。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对外接单。

图2 2010-2011年中国部分东部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变化

数据来源:当地网站。

图3 2011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

对于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必须客观全面看待。一方面,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要素成本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在短期内可能与其他因素形成叠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到外贸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逐步理顺国内要素价格,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阶段难以逾越。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受要素成本上升影响,经营压力明显增加,根本还在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消化成本上升和对外议价能力较弱。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趋势,不能指望靠优惠政策来生存,而要靠增强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化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变成本压力为转方式的动力,在调整中实现新发展。

(三)既要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更要切实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总体上看,2011年中国外贸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较快增长将带来更大的需求空间,但也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平稳发展,但增速比去年可能略有回落;在国内需求不断增加、扩大进口政策支持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进口增长有望继续快于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针对当前依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须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上来。一方面,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继续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充分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对扩大出口的带动作用,特别注重改善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条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对外贸易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发展研发设计、自主品牌和境外营销渠道,争创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全面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

油价什么时候会下调?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著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著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著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著。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油价会一直涨吗油价还会不停的上涨吗

油价至少暂时不会下调,成品油价格十分敏感.中国成品油价格调整的主要依据是,按照国际油价----持续20天日均涨幅降幅超过4%。成品油面临调价窗口。上次成品油调价为2月20日,原油均价变化率已达10.62%,远超4%的调价红线。调价的另一条件“22个工作日”也将满足,调价窗口打开,自2011年4月7日零时起执行,全国各地93号汽油每升涨幅在0.39元到0.41元之间。

近一段时间以来,受中东、北非特别是利比亚局势动荡影响,国际市场油价继续大幅攀升。多数机构预测,利比亚政局动荡对石油市场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除,加之日本灾后重建和替代核电对石油的需求可能明显增加,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市场油价将继续呈现高位运行态势。  其次,石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适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有利于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满足国内正常合理的市场需求,有利于抑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节约。  此外,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国内成品油价格长期背离国际市场走势、背离国内市场供求,必然导致成品油市场供应严重短缺,限供、排队现象屡屡发生,降低经济运行效率,反过来推动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成本的提高,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所以在坚持接轨机制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运行和价格形势,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给你一个网址吧,里面有每天各地更新的油价://oil.usd-cny/

本文旨在探讨油价会一直涨吗,油价还会不停的上涨吗。首先,本文从世界油价走势及涨价原因入手,分析了油价上涨的可能性;其次,本文对油价的上涨与下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论述了油价上涨的影响;最后,本文总结了油价上涨的原因,并就油价上涨的可持续性做出了结论。

一、世界油价走势

1.1 历史油价变化

近年来,全球油价呈现出总体上涨的趋势,油价从2009年的每桶50美元上涨到2014年的每桶100美元,2016年上涨至每桶130美元,2018年更是上涨至每桶150美元,2019年油价更是一路上涨,最高达到每桶200美元。

1.2 涨价原因

油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际油价上涨,由于全球石油供应紧张,国际油价一直处于高位;二是国内石油价格上涨,由于国内政策调整,国内石油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三是交通出行需求上涨,随着城市化、汽车普及率的提高,石油需求量也随之上涨。

二、油价上涨与下跌

2.1 油价上涨

油价上涨的原因有:一是国际油价上涨,国际油价的上涨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美国的对华贸易摩擦、美国的经济政策、欧佩克的减产协议等;二是国内石油价格上涨,由于国内政策调整,国内石油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三是交通出行需求上涨,随着城市化、汽车普及率的提高,石油需求量也随之上涨。

2.2 油价下跌

油价下跌的原因有:一是国际油价下跌,国际油价的下跌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美国的经济政策、欧佩克的减产协议等;二是国内石油价格下跌,由于国内政策调整,国内石油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三是交通出行需求下跌,随着城市化、汽车普及率的提高,石油需求量也随之下跌。

三、油价上涨的影响

3.1 经济影响

油价上涨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如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会直接上涨,物价也会普遍上涨,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性;同时,油价上涨会对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如交通运输成本上涨,进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3.2 社会影响

油价上涨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会直接下降,而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也会减少,因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同时,油价上涨会对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如油价上涨会导致汽油价格上涨,进而影响汽车消费,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四、油价上涨的原因

油价上涨的原因有:一是国际油价上涨,由于全球石油供应紧张,国际油价一直处于高位;二是国内石油价格上涨,由于国内政策调整,国内石油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三是交通出行需求上涨,随着城市化、汽车普及率的提高,石油需求量也随之上涨。

五、结论

油价上涨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国际和国内政策的变化,如果国际政治形势稳定,欧佩克继续减产,国内政策持续调整,经济稳定发展,那么油价上涨的可持续性就会得到保障。

本文从世界油价走势及涨价原因入手,分析了油价上涨的可能性,对油价的上涨与下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论述了油价上涨的影响,总结了油价上涨的原因,就油价上涨的可持续性做出了结论。油价上涨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国际和国内政策的变化,如果国际政治形势稳定,欧佩克继续减产,国内政策持续调整,经济稳定发展,那么油价上涨的可持续性就会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