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和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哪些方面有影响?

2.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石油价格飞涨曾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停滞和危机?但为什么近年的石油价格

3.油价上涨对股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4.求2008全球经济危机原因

5.现货原油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08原油价格最高是多少_08原油价格最高

据国外媒体报道 近日,国外一家媒体评选出了2008年十大绿色,中国举办了“绿色奥运”,美国掀起新一波的“本土膳食”运动,洁净煤技术,……,2008年,绿色真是不少。不久之前,绿色还是一种普通的颜色。但近年来,它已经成为描述一种优良的环境状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好名词。

2008年,绿色层出不穷,你可能已经在报纸上,杂志上和网上了解了一些故事。这些绿色的内容和未来趋势是怎样的?让我们来详细了解其中最重要的十大绿色。

1、中国举办了“绿色奥运”

2001年,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时,曾向世人承诺,要实现“绿色奥运”。2008年,北京履行了向国际社会许下的绿色诺言,也得到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赞扬。可以这么说,中国在本届奥运会上最大的金牌是“绿色金牌”。中国为了举办绿色奥运会,投入了180亿美元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出了一个更清洁、绿色的北京。

北京申奥成功以来,在“绿色奥运”理念的推动下,紧紧围绕“办绿色奥运、建生态城市”的目标,全面推进奥运绿化、城市绿化和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涉及31个奥运比赛场馆、45个训练场馆,以及奥运道路连接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160多项奥运绿化工程,其绿化面积达1026公顷,栽植乔木37万株、灌木210万株、地被植物460余公顷,树木成活率达99%以上。2008年8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还代表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授予北京奥运村“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金奖。在北京奥运村举行的颁奖典礼上,他称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奥运史上最环保、最绿色的一届,而北京奥运村功不可没。

此外,北京市还加快了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平原和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使全市范围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

2、公平贸易促进绿色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当你在商店里买了一杯咖啡,钱会流通到哪里呢?商品流通的每一环节都赚一点利润,有多少钱真正到达种豆农民的手中?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他们的购买力,有些人情愿选择自然产品。

公平贸易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运动,在贴有公平交易标签及其相关产品之中,它提倡一种关于全球劳工、环保及社会政策的公平性标准,其产品从手工艺品到农产品不足而一,这个运动特别关注那些开发中国家销售到已开发国家的外销。公平交易运动,试图通过与被边缘化的生产者及劳工的紧密合作,将他们从易受伤的角色,转化为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的人,它也试图赋权他们,使他们成为其自己组织的利害关系人,同时在全球市场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性。

公平贸易运动旨在提高低收入农民和生产像咖啡,棉花和大米等农产品的生产者的生活水平。通过减少中间商,公平贸易组织能够为那些最需要的人谋取利益,同时还负责监督生产和认证商品。如果消费者支付更多的钱,他们通常想要更好的产品。许多公平贸易产品质量又好又是绿色产品。

3、洗盥污水能解决全球水危机吗?

你也许注意到由于全面禁止户外浇水,有很多车脏兮兮的,并且草坪也枯萎了。但你也大概看到了一些公示牌上写着义务洒水不违规。人们面临“水危机”的危胁。

洗盥污水是指来自你冲凉,洗菜,洗衣服的污水,与黑水不同(黑水是指来自卫生间,下水道的废水)。洗盥污水不需过多处理就能够重新利用。因为洗盥污水中有虽然小浓度的洗涤剂,食品粒子和排泄物使灰水不宜饮用,但您的草坪和观赏植物用灰水来浇就没问题了。

您可用专业安装系统连接到您的洗衣机和水桶中,收集洗盥污水。洗盥污水的利用虽然不能阻止全球“水危机”的发生,但起码可以缓解“水危机”继续恶化。

4、洁净煤技术

有些人认为“洁净煤”是一个让人不可理解的复合词。毕竟,黑黑的煤从来与“洁净”的美誉无缘,人们很难将二者联系起来。但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科学家研究出的洁净煤技术越来越先进,能使烧煤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越来越少。

洁净煤技术是在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烟气净化方面开发的新技术的总称。洁净煤技术包括 :选煤新工艺、水煤浆、流化床燃烧、烟气净化、煤炭气化与液化新工艺、煤基燃料电池、煤气化新工艺、直接炼铁、普及型煤等。用洁净煤技术旨在减少煤炭燃烧和转换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并降低成本。

洁净煤技术能降低造成全球变暖的有害成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种技术当然能使煤变清洁,这就是为什么将钱花在这种将脏的燃料变清洁的技术,而不是将钱投资在替代能源上。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世界电力市场,为美国提供50%的电力,中国和印度正主导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直到其他燃料也像煤那样廉价和丰富时,就有助于建立和改造发电厂和工厂了。

5、电器的吸血鬼功率

当你不使用电脑的时候,关掉它无疑是节省能源的一个伟大的方式。但是你知道吗?一些设置和电器(包括电脑),它们在被关掉后仍然在消耗电能。这是一种被称为待机功耗的现象,有时候又被称为吸血鬼功率(vampire power)、待机功耗、储用功率(standby power)或者能量泄漏现象。待机功耗现象指的是,一种设置在已经关闭后,仍然继续消耗电能的现象。比如当VCD、DVD以及手机充电器等电器设备插接在墙壁插座中时,即使这些产品处于闲置状态,但却仍然在消耗电能。消费者通常会认为他们的设备已经关机,而事实上,该设备只是处于待机状态,仍然在消耗着功率。

譬如,当您使用遥控器关闭VCD后,由于VCD内部的电源仍然处于接通状态并为遥控接收器供电,因此VCD仍在待机或睡眠模式下耗费着电能。尽管遥控接收器消耗的功率微乎其微大约0.1 W,但由于用低效技术的电源(如线性电源)不够智能,无法减少待机状态下的功率消耗,结果往往会浪费几瓦的功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待机功耗。

虽然单个设备的待机损耗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您将住宅数量与住宅中的家电数量及每台家电待机消耗的数量相乘时,问题很快会凸显出来。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 全球5-15%的家用电器消耗量均是在待机模式下产生的。在美国,每瓦电能的成本大约是每年1到1.5美元。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估计,在美国家庭一年的电费中,待机损耗将会超过50亿。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报告,美国每年使用的待机电能相当于26座平均规模的电站的发电量!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以及带有电子控制和多种功能的新设备的增加,这一问题也将会日益突出。所以要减少电量消耗,

多达90%的待机功耗是由低效电源设计及不必通电的元器件造成的。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估计,如果用新设备,可能会减少75%的待机功耗,而且可以利用待机总功耗为1瓦甚至更低的设备执行几乎所有的待机功能。 要达到此目的,可以 用改进的电源技术和设计,即使用更为智能的开关模式电源代替低效的线性电源。

6、引发争论的海底钻探问题

海底钻探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的工作基地,它标志着海底油气开发技术的水平。工作人员和物资在平台和陆地间的运输一般通过直升机完成。海上油气田离炼油厂一般都较远,开出的油气要经过装油站通过船舶运到目的地,或直接由海底管道输送至海岸。海底钻探台有钻井、动力、通讯、导航等设备,以及安全救生和人员生活设施。

当汽油价格在今年夏季和秋季持续飙升之际,很多开车族大大减少开车的次数。他们有的合伙使用汽车,有的乘坐公共汽车,有的甚至在业务允许的情况下远距离工作,也就是不出门,通过网络工作。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把争论了许多年的海底钻探问题摆到了桌面,是长期禁止呢,还是废除海底钻探的联邦禁令,开放更多的近海水域用于海底钻探开石油和天然气。虽然钻井的支持者认为,扩大海外业务将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和产生较少的环境影响,反对者认为,保护区的设立将导致只生产少量的石油,且会破坏了微妙的生态系统。布什于2008年7月取消了执行禁令。两个月后,美国国会宣布26年的禁令期满。但在今年的总统选举期间,海底钻探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7、乙醇真的比汽油环保吗?

在油价高涨和粮食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你很容易认为乙醇既经济实惠,又能解决粮食饥荒。

我们都希望控制大气污染。乙醇,从玉米或甘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清洁燃料。燃烧过程中只排放少量的温室气体。乙醇作为燃料的使用减少了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然而从乙醇整体的生产过程来说,并不是很环保。

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雅各布森说:“乙醇的确减少了一些污染,那是真的,但是乙醇也增加了其他一些东西,”

从玉米中提炼出乙醇这种燃料,到底有什么问题呢?首先,乙醇比汽油包含的能源要少。这意味着生产和运输到制成乙醇所消耗的能源大于乙醇中所包含的能源。还有,种玉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可耕种土地。把玉米转化成乙醇提取能源,生产产品的过程会散发一氧化碳和其他化学物质,包括甲醛,到空气中。

乙醇比汽油更容易挥发----那就是说,乙醇蒸发得更快,这无形中造成了能源浪费。

8、环保新名词“碳足迹”

什么是碳足迹?碳足迹就是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之分。第一碳足迹是指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例如一个经常坐飞机旅行的人就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原因在于飞机飞行要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为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例如消费一件普通的商品,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碳足迹虽然涉及许多因素。不过,要计算它也并不难,许多网站上都有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你输入相关情况,就可以计算出某种活动下的碳足迹,当然也可以计算你一个月或者全年的碳足迹总量。碳足迹数值越大,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就越大。

无论是个人、组织、商业界还是都要取措施,减少碳足迹,戒除非环保习惯,减少碳足迹应从每一个人做起。气候变化对于一个国家、公司或一个社区来说,要想单独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太大的挑战。 国际旅游组织鼓励旅行者尽可能地选择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环保方式。旅游组织指出,即使是短途旅行,使用空中交通工具比使用火车释放的二氧化碳数量至少要高出三倍。在城市之间旅行,搭乘汽车可能比使用高速列车更加环保。鼓励旅行社在为顾客定位时尽量使他们少转机;不提倡大家坐公务舱;提高飞机的上座率并尽量降低飞机机群的使用年限。

从自身出发,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一下细节,就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排放量: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保、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少买不必要的衣服、节能灯泡替代白炽灯、使用含有少量或者不含氟利昂的绿色环保冰箱、用布袋取代塑料袋等等。

9、“本土膳食”运动

“本土膳食”(Locores)是个新词。它是2005年夏天,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一带,冒了出来,这个词主要是指:只食用在居家100英里(约160公里)内生产出的农产品。在2008年,“本土膳食”在美国的许多地方变得流行起来。

它是一种新的粮食消费潮流。其重点,是自己耕种、或消费家居附近所在地生产、加工的食品。这潮流,也把重心由“有机”食物,转为“在地”食物。着重食品的产地,及作物收成后的后续处理,如:包装、运输、冷藏等。而不像前的“有机”,较着重如何耕种作物。这潮流,在因应能源的浪费与有机生产的困境中跳了出来。但它也力图保障生活的农地与小农,重新建立起人与人(生产者与消费,小区居民)之间的各种关系。

很多人都愿意投入这场运动。有人不再太相信有机认证标准,不想再在粮食上浪费石化能源,从而选择新出路——就地取材。认为当地食品具有时令性,又不需长途运输、冷藏,而觉得口感、养份较佳。现行工业化粮食系统中在在能源浪费,很多人对种既有的耗能的粮食生产方式感到厌倦。 有人是想通过这方式,来支持本地的农业。另有人则是因政治、经济、或环保的理由加入进来。

在食品宣传上“本地产”成为现在的流行词汇。一些美国商店,无论他们是如何定义“本地”,当其购买本地商品时甚至会选定农场。农贸市场也变得流行起来。一般这些农贸集市通常在较大的空旷场地上每周交易一次。一些人在自己家里或是社区花园里种植食物。一些餐馆也加入到支持本地产食物的运动中。美国全国餐馆协会报告指出,美国人对本地种植产品需求量巨大。

10、全球石油生产顶峰的争议

早在1953年,美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哈伯特(King Hubbert)大胆预言,美国石油出产将于1969年左右达到顶峰,达到了顶峰之后就会一直下降。虽然当时许多专家对他的预测提出质疑,但是在10年,他所预见的情况真的发生了。从此以后,石油专家把这种情形叫“石油顶峰”(Peak Oil)。

后来,经过坎贝尔和西蒙斯等人此后不遗余力的宣扬,“石油顶峰”论日渐深入人心,大有成为主流舆论之势。2008年一段时期内,随着当时石油价格的高升,石油“顶峰论”又引发了争议。石油所谓“顶峰论”,是指全球范围内(或某个地区)石油生产已达最高出产能力并开始滑坡,从而引致预期价格上升,最终推动现实价格上升。 根据这个理论只要能找到最高点,就能计算出当地还能生产的石油,并根据需求计算出还能维持多少年。虽然全球石油生产顶峰具体何时到来,仍存不少争议,但多数人的共识是早晚要来。

但是这个看似过于简单的理论,一直不能被许多石油专家所接受。根据这个理论,早在2005年12月的某一天,地球第1000亿桶原油被消耗了。 这刚好是地球总产量的一半,也意味着从那一天起,地球的石油产量开始无可逆转地一天天减少。其实除了沙特阿拉伯,许多石油输出国近年来都面对产量开始减少问题。近年来随着油价不断上涨,“石油顶峰”理论开始被认真对待。

有些专家也并不严格区分“顶峰论”与“衰竭论”,在他们眼里,问题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随着供给日趋减少,价格将日益高昂。如世界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为1.238万亿桶,每天消耗为8000万桶,那么这些石油什么时候将用完?答案是永远也用不完。因为石油价格过高时,人们就改用其替代品作燃料了。而剩下的石油由于开发成本太高,无人开发,自然不会用完。历史上,木柴和煤炭没有带来人类的末日,相信石油也不会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2008年度十大科学发现

美国《时代》周刊12月9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今年投入使用又关闭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位居榜首,中国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也跻身榜单。

1.大型强子对撞机启动

今年9月,27公里长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首次启动。当时一些人怀疑,这台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和对撞机将形成人造黑洞,可吞噬整个地球。当然,没有哪个头脑清醒的科学家会把这种担忧当真,但他们确实期望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像此前宣传的那样运作起来,再现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场景。

事情一开始还算顺利,但后来氦泄漏导致大型强子对撞机在开启后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关闭。目前修复仍在进行,估计明年6月粒子才能再度在里面飞速旋转起来。

2. 凤凰号在火星着陆

以前所有绕火星轨道运行或者登陆火星的探测器都不曾拜访火星极地,而极地又是储存冰水最多的地方,因此这也被认为是最有望发现生命迹象的地方。这一切在5月发生了改变,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凤凰”号探测器在火星北极着陆,开始挖掘、取样并分析它四周的环境。尽管“凤凰”号探测器至今没有找到证据证实火星上有生命,但它为火星曾经有水并富含有机生物这一论点增加了更多佐证。由于“凤凰”号难以挨过火星气候恶劣的漫长冬天,它在11月便停止运转,长眠在那个红色星球。

3. 科学家创造生命

要说卑微的生物莫过于细菌,基因组不过数十万,身体构造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不过,仍然有人希望创造一个。这就是因参与绘制类基因组图谱而名声大震的基因学家克雷格·文特尔所做的事。文特尔首先把58.2万对基因组缝合在一起,形成了制造一个新细菌所需的基本基因信息。他接下来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将这个DNA片段植入剔除了遗传物质的生物体中,看这个生物体能否被激活。文特尔毫不怀疑它能成功,因为所有软件设计师们都知道,如你知道如何编写代码,你就几乎能让它做任何事情。

4. 中国宇航员太空漫步

今年9月,中国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轨道并进行了出舱活动。可能有些人不以为意,因为美国人早在1962年就把宇航员送入太空了。然而,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步伐却是惊人的: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成功;2005年又将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今年已是第三次,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而且进行了太空漫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成就,都是非常惊人的。而且,中国的“嫦娥一号”探测器目前正在绕月飞行,他们还打算在2020年之前实现登月。你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吗?那么你一定没有看奥运会。

5. 大猩猩数量超预期

对于濒临灭绝的非洲西部低地大猩猩来说,这绝对是个罕见的好消息——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于今年夏天进行的最新调查发现,野生大猩猩的数量要比原来猜测的多得多。刚果共和国北部的森林和沼泽地里据信有12.5万只大猩猩,是以前估计的两倍!然而,福无双至。相邻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战争已经扩散到维龙加国家公园,直接威胁到那里的大约350只山地大猩猩的生存,而全世界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只有700只左右。

6. 新发现系外行星

科学家早就认为,围绕太阳系外的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数量众多,但直到1995年他们才开始发现这些所谓的“系外行星”。只是这些行星都非常庞大,距离他们的母恒星很近,所以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今年6月,瑞士天文学家米切尔·梅杰发现45个小得多的行星,其中一个只有地球的4.2倍大。虽然它们中的多数也都在炙热的轨道上运行,但梅杰利用仪器发现,有些行星的轨道较大,使得这些行星的表面温度较低,这意味着这些行星适合居住。今年11月,美国和加拿大的两个研究小组又发现了共4颗系外行星,并首次拍下系外行星的可见光和红外线照片。

7. 衣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个研究小组今年分别发明了两种可改变光的方向的材料,向人类“隐身衣”的研制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这是两种纳米材料,其中一种用纳米金属网状结构来逆转光的方向,另一种用的是纤细的纳米银线。科学家们称其为“超材料”,因为它们的人工合成结构具有自然存在物不具备的特性,比如说可以产生负折射率。当然,目前的研究还只是实验性的,要想把这一构想付诸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 复活猛犸成为可能

一团毛发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闻,这样的事并不多。但今年11月,这样的新闻真的出现了。美国科学家通过一团猛犸的毛发,成功破译出这个史前庞然大物80%的基因组。基因代码让科学家对猛犸的进化过程有了新的了解,同时表明它们远比之前想象的更接近于现代象。这一团毫无光泽的毛发,令科学家在复活猛犸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9. 科学素养有所提高

你不认为美国人比以前变得更加聪明了吗?19年到2006年间,具有“科学素养”的美国成年人的比例比以前翻了一番,达到17%。密歇根大学的一名政治学教授今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目前这一数字又有所提高,只是增加幅度很小。目前,有25%的美国人被认为有“科学素养”。

研究人员说,这一结果意味着美国仅有1/4的成年人能够阅读并理解每周发表在《纽约时报》科学版面上的故事。要知道,美国对普通选民的要求是,要了解或者精通全球变暖和干细胞研究等复杂问题。看来,即便是大众科学素养有所提高,但大部分人仍未“达标”。

10. 发现“第一家庭”

一个考古学家小组日前在德国境内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核心家庭”的遗体,他们是生活在4600年前石器时代的一对夫妻及其两个儿子。这家人可能死于敌对部落的一次突袭。考古学家通过对他们骨骼的DNA片段进行检测,确认了他们的身份,两个男孩的年龄分别只有8岁和4岁。这项考古发现表明,现代家庭价值在英国巨石阵修建之前便已兴盛起来。

参加这次研究的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考古学系主任派克博士说:“这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发现,因为我们可以首次确证一个被合葬的家庭。在此之前发现的坟墓中也有数百具骸骨被葬在一起。这个坟墓可能是家庭重要性上升的一个分水岭,因为以前的证据显示,大约在这个时期,可继续的财富才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

年和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哪些方面有影响?

首先你要了解这个市场,多关注消息面跟基本面,如果你什么都看不懂的话,那你只能找人带你

根据国际上能够影响铜价格波动的消息,结合走势图分析出白银的大概走势,日K是最重要的,另外中线看周K和月K线,短线看小时图和5分钟图,多切换着看,关键是要找出趋势线,压力和支撑。不懂可以问我~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石油价格飞涨曾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停滞和危机?但为什么近年的石油价格

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1.金融业与对外贸易: 影响一 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 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张斌说,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影响二 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 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影响三 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金融危机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 影响四 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 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 华尔街金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已然放慢,美国此次的金融风暴只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金融风暴引起美国股指暴跌,而中国曾在华尔街购入大量股票,中国的银行、基金公司也曾买入大量美国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机引发的困难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贸易出口。 其实中国现在宏观经济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经济因素,还有一部分的确也是来自于美国,来自于外部所导致的。我们讲输入型通货膨胀,其实经济衰退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输入性,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它对各个国家的商品、投资等方面的需求量都会非常大,所以美国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全球或者许多主要国家的经济出现下滑或者经济出现衰退。 2.企业: 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小企业,而大企业影响不大。 首先,金融危机导致中小企业本来就很困难的融资更加是难上加难,基本上是无法融资了; 再次,是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产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了小企业的产品失去竞争,生存的机会会变小。 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几乎是灾难。由于国外市场萎缩,生产成本上升,将会导致企业倒闭,工人工资下降以致失业。 对高科技密集型企业来说影响不大。 3.经济走向: 此次危机将给中国带来许多方向性的迷失。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尽管有过这样那样的波折,但总体而言还是非常顺利。因为中国经济明显落后西方,所以跟在别人后面模仿、效仿要比自己开创容易的多,成本小得多,效率高的多。现在“火车头”坏了,后面的车怎么走?尤其是金融市场的游戏怎么玩?这些都是中国现在和未来将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4.经济地位: 从短期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有很多是实实在在的损失。美元大幅度贬值,会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受到严重的损失,我国外贸出口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但从长期和全球角度来看,如果危机最终得以解决,没有引发新的世界大战,相对而言,中国应该会从这次危机收益更多一些,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面前,中国经济的实力和地位将明显加强。 5.人民生活: 物价会有所下降,因为经济如果萧条了,收入水平就会下降,失业人数增加,人们消费能力下降,产品价格也会回落 。 中国经济或在今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

油价上涨对股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70-80年代中, 两次石油危机。这一时期, 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状况开始发生逆转, 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升。一方面, 主要石油消费国消费量日益上升, 但由于国内储量有限, 生产很难有较大突破, 从

而造成供不应求, 需要从国际石油市场上进口石油,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逐步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另一方面, 由于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国反对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中东政策, 自13年开始两次对这些国家取“ 石油禁运” 政策,从而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两次大幅度攀升。儿大石油市场的价格都比前一时期明显提高。13一19年, 每桶石油价格都提高到10美元以上,19一1985年进一步提高到接近或超过30美元的水平。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宽了对能源产业的限制,取了多项措施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如对乙醇的大力利用和开发。近年来,美国燃料乙醇加速发展,美国乙醇汽油消费总量已超过汽油消费总量的20%,全美玉米产量有12%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加上现有的完备的石油战略体系使得西方国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不如以前。同时中东也接收到了以前的教训,意识到了石油上涨会迫使主要消费国减少石油的出口。所以说这是双方共赢的一个局面

我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口量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受到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和影响。尽管尚未有遭遇大规模的石油危机,但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下高涨的油价与石油紧缺依然对我国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少影响,具体体现为:

1.石油短缺对工业与经济的影响重大

石油作为用途广泛的重要工业和化工原料,其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国家

经济发展异常重要。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

经济增长对能源和石油的依赖度明显增加。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弹

性系数比1991年提高了接近2倍;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比重达到22.7%比1991

年高5.6个百分点;2003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35%。严重石油供应短缺一旦发

生,将会对我国经济和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2.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并可能会形成通货膨胀作为工业社会的基础性燃料与原材料,石油构成了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价格的上涨伴随着生产成本向消费成本的转移,全社会物价水平就会提高,会加速通货膨胀的形成。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本来就高于其他国家,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使我国承受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只考虑油价因素,石油价格从30美元涨至60美元,CPI将上涨1.8个百分点,如果考虑我国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调整的不同步,上一次石油价格上涨也需要消化,那么,国内物价的上升或许会更多。

3.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将打破

我国原有的贸易平衡。2004年,我国为石油价格上涨多支付了200亿美元,而

当年的贸易顺差总额为320亿美元,如果不考虑为高价石油所支付的更多外汇。

2004年的贸易顺差能够达到520亿美元2003年我国进口石油约9100万吨。而

当年的平均油价每桶29.6美元,即使进口保持1亿吨的水平,我国仅为高油价

支付需要200亿美元。总之,在世界经济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国际原油价格上涨

可能使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4.改变居民消费结构,抑制居民消费

石油价格越高,产品成本越大,价格也随之提高,这将阻碍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新的消费需求热点形成也将受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消费,油价升高使得居民购车的意愿受到压抑,许多人担心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因而选择持币观望。高油价也会改变大众的住房消费模式,但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扬,房子和工作地点间的距离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旅游业也因于油价持续上涨带来航空、长途汽车等交通费用的上升而增加成本,进而影响到部分消费者的旅游需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石油储备的效益,不仅仅体现在对石油价格的平抑作用上,更应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和生产间接和潜在损失的弥补作用上。

求2008全球经济危机原因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是由于原油开能力逐渐阶级顶峰,而需求不断增长所致。而且当前没有很理想的替代能源。油价上升压力非常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股市反映的是未来一定会走熊市甚至暴跌。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一般来说会抑制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对于国际股市和中国股市属于利空。但是考虑到国际原油价格也会被金融资本操纵,比如08年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原油价格竟然炒高到147美元每桶,显然是极度脱离基本面支撑的炒作。

但是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而且国内上调了成品油价格,对于中国石油是利好消息,因为中国石油拥有的是油田资产,因此利润额会增加。

中国石化油田资产少,主要业务是原油加工。但是高油价毕竟会严重抑制经济发展,因此对于世界资本市场都属于利空。

扩展资料:

石油价格猛涨应该说只是一种市场恐慌,但是结构性供应危机谈不上。虽然利比亚的局势一直扑朔迷离。但是从世界的整个石油供应结构来说,利比亚占的份额并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石油价格本身就处在一个通胀的轨道中。里面更大的原因还是投机在作怪。”

简单来说此时的油价不是涨和跌的关系,而是情况好就涨得慢一点,情况坏就是涨得快一点。

油价上涨主要问题来自于市场需求,特别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需求,每天的石油需求同比增加了270万桶,各主要国家都开足了马力,唯一能提供富余产量的就是OPEC国家了。

百度百科-油价

现货原油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2008年的春天,世界经济形势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呈现融融暖意,相反,次贷危机愁云仍未消散,美国经济仍在低谷徘徊,并将拖累欧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基础原材料,尤其是石油和农产品价格飙升不止,全球范围通胀压力显著上升。粮食问题和通货膨胀已对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从目前形势看,世界经济还需走过相当一段崎岖不平的道路。

次贷危机:已接近尾声?

次贷危机自从去年夏天大规模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危机一直在扩散之中,其负面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由于美联储大手笔提供流动性,不断为金融机构慷慨输血,美国的一些大金融机构的危急形势已有所缓解。近期的美国股市开始走稳向上,金融市场开始显现些许活力。美国金融界的一些重量级人物表示,最糟糕的阶段可能就要过去。甚至有市场分析人士乐观地预计,次贷危机很快就要结束,美国经济在下半年将重拾升势,美元也将重新走强。

不过,不容乐观的是,目前信贷市场的紧张局势并没有明显缓解,美国中小金融机构的问题在未来几个季度将要集中暴露。尤其是住房市场作为麻烦的源头,还远没有见底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单户型住宅销量下降8.5%,创199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经济仍处于衰退的边缘,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仅为0.6%(按年率),房价仍持续下跌,这些都可能使其他信用产品出现问题,甚至使大量优质按揭进入负资产状态,从而对金融市场形成更猛烈的冲击。

此外,在欧洲,由于经济周期落后于美国的原因,次贷危机的影响现在可能才刚刚展现。有专家预计,在可预见的几个月里,次贷危机对欧洲的冲击可能比美国还要严重。美国房地产的寒流已明显波及欧洲市场,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多年飙涨之后正开始下挫。欧洲经济已显现疲态,欧盟委员会进行的一项月度调查显示,欧元区4月份经济景气指数出人意料地大幅下挫,创2005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数据显示,德国、法国的商业景气指数4月份也创下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欧国家消费需求的下降,将影响日本和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尤其是美国超量提供流动性,美元不断贬值,推动基础商品价格上涨,新兴国家通胀压力陡然上升,经济稳定增长明显受到威胁。

因此,可以说,在作为次贷危机风暴中心的美国金融市场,一些大金融机构或许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发展之中,而且肯定要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只是影响有多严重还有待观察。

油价和粮价:还要狂飙多久?

伴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原油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持续攀升一再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已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社会动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油价和粮价持续上升的原因,解释各种各样,且争议一直不断。

关于油价上升的原因,西方比较流行的解释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对原油的需求增加;由于地缘政治、气候异常、油成本上升以及产油国增产不积极等因素,原油生产能力难以增加;此外,美元贬值、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也对油价上升有推动作用。而事实上,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的比例仅在1/5左右,且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倒是各金融机构近年来纷纷进军商品交易业务使得石油市场变得更加深不可测。有分析人士指出,油价上涨,的确有供需面的因素,但其他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将资金转投石油等大宗商品,推动价格上升,进而又进一步鼓励了投机行为。

近年全球粮食产量一直温和增长,并未出现严重的歉收,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21.3亿吨。粮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如气候变化引起某些地区出现减产,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供需矛盾,使粮价波动加大。甚至有人说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提高,对肉类食品需求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生产饲料。但原油价格上涨其实是更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油价上涨使化肥和柴油等价格上涨,提高了产粮成本;另一方面,油价上涨刺激了生物燃料的需求,要消耗更多玉米。有资料显示,本世纪以来,美国玉米工业消费逐年猛增,截至2007-2008年度,玉米工业消费的增量已达2469万吨水平,相当于整个东南亚玉米饲料消费总量(1540万吨)的1.60倍、欧盟27国整个饲料消费量(4819万吨)的51.33%。可以说,饲料消费的增减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各类投机行为无疑也是推动粮价上涨的生力军。

必须看到的是,最近数十年来,美国和欧洲对农产品实行的大额补贴,已让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资无利可图,世界粮仓已从北非、东南亚等地转移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粮价的上升,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实质性的冲击。尤其是国际油价和粮价定价权主要在美国,而高油价和高粮价对美国的冲击相对要小得多,只要美国的通胀压力还可以忍受,资金链不出问题,就不能指望美国会积极取行动遏制油价和粮价的上涨,投机资金制造价格泡沫的黑手就不会停歇。

中国经济:逆风起飞才有新辉煌

美国为拯救次贷危机中的金融机构而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元泛滥和美元贬值,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引发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经济结构下,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在维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到平衡点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能把外界压力转化为动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好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中国经济就能逆风起飞,迎来更为持久的新辉煌。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可能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从根本上扩大消费。在对外贸易方面,更加注重质量,不以牺牲劳动力、牺牲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出口。促进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更加协调合理。在目前情况下,要有效增加就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可能比经济增长速度更为重要。

再者,切实加强对热钱的监管,结合我国国情稳妥有序地推进金融体系改革。根据有关数据,去年年底和今年以来,流入我国境内用于短期套利的热钱数量惊人,热钱一旦回流,必然会对经济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加强对热钱的监管已是当务之急。此外,还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科学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弹性。在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通过政策激励,拓宽民间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资金流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缓解结构性流动性过剩。

此外,要把发展农业提到更高的战略高度。近些年来,我国一直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目前不会出现粮食危机。尽管如此,当今世界出现的粮食危机还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农业产出占国家GDP的比例并不高,对解决就业问题作用似乎也不大,但其经济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要树立粮食安全国家大战略观,摒弃“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粮食”的政治幼稚观念;摒弃所谓“土地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短视观念。用新的思路、以更长远的眼光统筹城乡发展,在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前提下,切实保护耕地,有序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

现货原油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在国际兴起,在国内最早成立的是07年的北油所,不过由于国内对于投资这一块还是属于盲点监控,制度不够完善,所以一直到14年底,现货原油才在国内逐渐兴起。

现货原油属于国际战略储备不可或缺的能源产品,尤其是在近期,沙特伊朗方面关系恶化,朝鲜氢弹实验的国际的影响下,原油更是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属性,是介入原油投资的最佳时机。